寻访最美茶乡 品味永春佛手红茶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清水一湾舞白鹤,风光两岸映桃源”。

桃源,是永春的古称,也与陶渊明笔下那个梦幻般的奇境同名。同名虽是巧合,但此处如诗如画的景致,还有安宁闲适的生活,确是隐于现代社会喧嚣繁闹里的一处桃花源。也正是这里,酝酿了著名诗人余光中以及1 20多万旅居海外的永春籍华人华侨心底最浓酽最深沉的乡愁。

谷雨时节,乌龙茶产区正迎来繁忙的采茶季。由福建日报社主办、《茶道》杂志社策划承办的“寻找最美茶乡暨第二届茶乡采风摄影大赛”首站便是来到永春。当我们走进这座闽南山城时发现,她充满了活色生香:山水的清丽秀美,佛手茶的馥郁隽永,水仙茶的清幽兰香,老醋的醇香爽口,芦柑的脆嫩香甜、篾香的幽远绵长,漆篮的典雅端庄,古厝的宁静质朴,白鹤拳的灵巧飘逸……把人的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

这些是永春鲜明的个性,却也融入了永春人日常生活的点滴。有一种生活叫永春。

东关:老茶厂的丰收季

地点:东关镇北硿社区

茶园:北硿生态华侨茶厂

海拔:≥700米

北硿华侨茶厂,算得上是永春乃至福建侨乡与茶乡特色结合得最紧密的地方了。这个有着61年历史的茶厂,曾是东南亚难贫侨回乡安家立业的乐土。

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颜涌泉是此行的带队。去茶园途中,他谈起了茶厂的过去。“华侨在北硿种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 1年。当时,爱国华侨颜穆闻回乡创办了北硿华侨垦殖公司。1917年,旅居马来西亚的爱国华侨李辉芳、郑文炳等23人集资创办了永春华兴种植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 956年,公私合营后,又几经撤并流转,起起落落,才变成今天的样子。”

我们沿着山路,穿行在草木葳蕤的山林间。光线时不时地从枝桠漏下,把新绿映得玲珑透明。约20多分钟,视野渐渐开阔起來,虎巷茶园到了。

这是厂里最早的茶园,也是风光最漂亮的。整齐的茶丛,沿山势高低起伏,蜿蜒的曲线宛如涟漪,一层层一圈圈地向外荡开。群山环抱间,镶嵌着一条澄碧的溪水,与茶园的翠色相掩映。“这里有几分武夷山的味道。如果再放上几只竹排,就能跟九曲溪相媲美了。”摄影师朵朵打趣说。

芽叶新展,鲜嫩黄绿,肥厚得仿佛能掐出水来,把茶蓬挤得密密匝匝的,显得格外地热闹。暮春初夏,正是乌龙茶区的丰收季。但,漫山遍野的茶园,却安静得出奇,除了鸟叫虫鸣,根本找不到到半点采茶工忙碌的身影,直到被一阵急促的马达声打破。

声音来自山腰。循声望去,只见茶丛的转角处冒出几只斗笠。走在前头的两个茶工,抬着采茶机,分立茶丛左右,缓缓移步。机器有一排利齿,干净利落地把芽叶“咬”下,并由风机吹进后面的帆布袋里。采茶全程就像理发,走完一丛,也就采好一丛的茶。

厂长黄志英介绍说,由于采工短缺,采工成本居高不下。于是,从1990年开始,茶厂就全用机采。“机采的效率很高,每天可生产20担干毛茶(1担= 100斤=50千克),按5斤茶青做1斤干毛茶倒推,也就是说,一天能采约1万斤的(茶)青。”目前,茶厂共有茶园5000多亩,生产规模在全县数一数二。种植的品种以水仙为主,佛手、肉桂次之,并有少量的金观音、丹桂、矮脚乌龙等品种。“每亩产干毛茶2担,一个茶季下来,(茶叶)产量相当可观。”

不一会儿,帆布袋就满了。女茶工把茶青倒进一只大袋子里,扎好,装上卡车。茶园另一头,采茶机又欢快地“唱”起来了……

湖洋:日进“斗”金

地点:湖洋镇美莲村

茶园:金斗洋茶场

海拔:≥700米

到达金斗洋茶场,已临近中午。吃过中饭,茶场的少东家郑鹏程就带我们去“巡山”了。

这个“90后”大男孩很阳光,说话时总是挂着热情的微笑。他原本是学计算机的,大学毕业后,就在厦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虽然收入还不错,但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201 4年,他毅然回乡,同族里的几个兄弟—起接手了茶场。他知道,茶才是祖辈们的守望。

他说,金斗洋原来叫畚斗洋,因地形像畚斗而得名。上世纪50年代,村里成立了耕山队,来此地开山种茶。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大家望而却步,干劲反而变得更足,畚斗洋也因此改成“奋斗洋”。

“这些水仙茶,就是那时候(50年代)种下的。1957年,从闽南水仙发源地鼎仙岩引种到这里,到2017年,整整一甲子。”他指着前面一片茶树说。茶树高度近3米,枝干上长满了青苔,墨绿的老叶间,萌出了翠嫩的新芽,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40亩老枞水仙的周围,环绕着连片的条栽茶园,有的像扇形,有的像水波纹,有的像扬起的裙边,流淌着韵律之美。当我们经过一块类似谷地的茶园时,雾像薄纱一样缓缓地从远处笼罩而来。“地形三面封闭一面开口,一起雾,很快就把茶园遮住7。日照短,湿度大,茶叶积累的内含物含量就比较丰富。”他话音刚落,茶丛里就传来“咩”的一声,就像是表示赞同。一只黑色的羊羔怯生生地探出头来,我们都笑了。“茶园里放羊,羊吃杂草,羊粪可以做肥料。山下,我们还有鱼塘可供垂钓。养的鸡鸭鹅,肉质跟饲料养的区别很明显。你们中午吃的鸭汤,就是场里的。”他如数家珍。

雾越来越浓。很快,远山就只剩朦胧的一线。与其它地块不同,这块谷地茶园,茶树没那么齐整,一小丛一小丛地伸向山谷的深处。

“这一处跟武夷坑涧里的茶园很像。”雾气缭绕中,不禁使人有身在武夷山坑涧的错觉。郑鹏程笑了笑说: “闽南水仙跟武夷山还真有渊源!”据传,1 842年,湖洋镇农民郑世报到鼎仙岩烧香礼佛后,便得观音托梦: “人北行,见木杉,住草亭。手艺成,带回乡,可小康。”受神明指引,他北上武夷,搭草寮住下,向当地茶农学做茶,一晃就是15年。1857年,他从武夷山带回100株水仙茶苗,种在鼎仙岩,闽南种植水仙的历史也由此始。

尽管是传说,但茶树品种、制茶技术随着人的流动,早已消弭了地域界限。重要的是,茶这片嘉叶,从古至今,它一直都在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茶,也曾被英国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喻为“绿色黄金”,把这里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带动了当地茶农增收致富。

2007年,这片茶园又有了个新名字:金斗洋,意为“日进斗金”。

达埔:探源佛手茶

地点:达埔镇狮峰村

茶园:狮峰岩茶园

海拔:600~ 900米

说起佛手茶,达埔狮峰岩是绝对绕不开的。

一座金色“说法印”(佛教手印,拇指与中指相捻,其余自然舒展)雕塑的背后,正是佛手茶那独特香橼香开始的地方。

“这座山叫狮峰岩,佛手茶就是发源于此。左侧山坡上还有89棵佛手老茶树。”颜涌泉朝郁郁葱葱的山坡上望了一眼。“巉岩秀郁,云绕霞被,而狮峰在焉。”形如其名,狮峰岩,因山顶有一高耸的山石状如狮子张口而得名。

由于前晚下了点雨,山路有些泥泞湿滑。每走一步,都有如履薄冰之感。但是,经常去茶山的颜涌泉却很轻松,三步并着两步就上去了,而且还时不时拉后面的人一把。他说,前几年县里有打算把路铺上石板。但,有人提出反对,认为路好走了,来的人就多了,就会破坏这里的生态,影响古茶树。于是,就此作罢。

在几棵枝叶繁茂的茶树前,他停住了脚步。“这些树龄都有300多年,其余的也基本都在百年以上。”茶树有一人多高,且不说肥大如掌的叶片,仅仅是冠幅就能“暴露”树龄。他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参照物。他背对我们,将手臂向两边平伸,而披张如伞的树冠还是长出了许多。

也许,没有修石板路是对的。偌大的山林,不仅老丛新丛“老少同框”,还完好地保留了原生的植被,尤其是浓郁带甜的桂花香,氤氲着湿润的空气。走过许多茶区,喝过不少好茶,直觉告诉我:生长在这样环境中的茶树,所制之茶,香气里会有花香的气质。

越往上走,坡越陡,植被也更繁密。仔细倾听,茶园里萦绕着《大悲咒》的梵唱,轻柔空灵,让原本就很清幽的茶園显得更幽深静谧了。当我弯下腰,穿过低矮的树丛时,瞥见了茶丛里莲花状的小音箱。然而,佛手茶与佛的深厚因缘,决不止于沐佛音,还有狮峰岩旁的一座古寺。

寺名与狮峰岩同名,始建于1 674年。据《官林李氏七修族谱》(1704年)记载: “狮峰岩初建成,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另有贡土李射策《狮峰茶诗》云: “活水还须活水煎,清泉安得沸山巅。品茗未敢云居一,雀舌尝来忽羡仙。”

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名山出好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僧、茶,总是彼此纠结缠绕。佛手茶的创制人就是寺中的僧侣。据传,寺里不仅种茶,还种佛手柑。每天,此二物都要供佛。有天,住持突发奇想,如果泡出的茶有佛手柑之韵就完美了。他便试着把茶树枝条嫁接着佛手柑树上,成功培育出新品种。其叶大若佛手柑,其香若佛手柑天然果香,故取名叫“佛手”。

古寺,几经兴废,如今已是僧去寺空,而美丽的传说依然在清纯优雅的香橼香里流传。离开的途中,我们路过狮峰村,一片灌满水的梯田,层层叠叠,荡漾着天光山色。戴着斗笠的农人,在田里劳作。好一幅田园牧歌的天然画卷!无不令人心驰神往。茶乡有大美,最美的风景,永远是人。

坑仔口:茶园背景很“牛”

地点:坑仔口镇魁斗村

茶园:莉芳茶厂

海拔:600 - 700米

午后的阳光很充沛,渐升的气温使人感觉像炎夏。但,这样的天气却是晒青的良时。

刚从茶园下来的茶青,一麻袋一麻袋地用皮卡运回初制厂。厂房前的空地上,早已铺好了萎凋布。“哗……”绿油油的青叶,倾泻而下,散发着清新的香气。工人用竹耙把叶子均匀地拨向四周,须臾,萎凋布就成了一张绿毯。

这对于拥有1 170亩有机茶园的莉芳茶厂来说,茶季的繁忙,才仅仅拉开一角。茶园基地位于坑仔口镇三角尖一带的层峦叠嶂间。它的靠山很“牛”,山的另一面就是有着“闽南西双版纳”之美誉的牛姆林生态旅游区。所以,这里完整地保留了600多亩的生态阔叶林。

蓊郁的森林,幽静的山涧,绿环翠绕中,仿佛就像漂游在绿色的茶海里。微烫的暖风,送来茶青的阵阵清香,使人很容易就忘记了烦忧。这片茶园是厂长谢良坡的心血之作。他生于永春,祖籍安溪,似乎生来对茶就怀着一种热爱。1 996年,他在魁斗承包了一片茶园,开启了事茶的生涯。

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茶园的面积在不断“扩张”的同时,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谈起茶园管理的“茶经”,他头头是道:“我们基地海拔在600 - 700米,土质主要是山地红壤,适宜种茶。园中天然的山泉水,除了满足灌溉之需外,还蓄水为池,用作垂钓休闲。而近80%被植被所覆盖的山地及附近的牛姆林原始森林群落,生态多样性非常丰富。无疑,这是茶树生长的佳境。”在管理上,基地实施“5+1”生产管理技术模式,即“树、草、水、路、肥+GAP(良好农业规范)”,形成基础设施配套、茶园区间有序、交通运输和作业便利的人工复合式生态茶园。

目前,这片茶园,种有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奇兰等品种,并通过了国内及欧盟、日本的有机茶认证。2017年,茶园基地入选“2017年度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2018年,茶厂成为中茶厦门公司金花香橼最大的原材料供应基地。

春暮,阳光潋滟,茶香正好。望着来来回回的茶工们,谢良坡露出了质朴的笑容。

茂霞村:古寨今犹在,仁孝不曾改

地点:岵山镇茂霞村

永春自古人文荟萃,寻访了大半天茶山的我们,来到了中国传统村落——永春茂霞村。

茂霞村大约始建于956年,村里保留有大量的古厝,还有五百年历史的古寨、骑楼式古街。田园风光、百古树园林、蜿蜓流淌的金溪,自然与人文相融,互相映衬,整个村落朴质幽雅,古韵悠悠。

在这个被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古村落里,随处可见的尽是“福德”、 “善心”、 “孝道”这些字眼。斑驳的墙壁上“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这些民间谚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村子淳朴善良的民风。

在茂霞村,几乎每座古厝的大门牌匾上,都冠以“堂”的别名。村里人说,这也与村里的习俗有关。随意进入一座古厝,打开大门后就能看见厅堂里摆放着许多户主祖先的牌位, “堂”也是用来祭拜祖先的地方。

在村里一个名为泗洲堂的瓦艺馆中,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正在瓦片上画出自己心中的梦想。该体验馆是永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习基地。我们到访的当日,正好有学生的体验课程,每四个孩童围坐在一起,鲜艳的红绿黄蓝将灰色的瓦片染色变身成了一件件艺术品。孩子们看我们一行摄影师,也丝毫不受影响,专心涂鸦,并大方得让我们拍摄。

出了泗洲堂,走在人來人往的茂霞街上,大概走十多分钟的路程,就能看到福茂寨。福茂寨始建于明朝嘉靖末,如今已度过500多个春秋,至今仍能窥得全貌。在介绍古寨的石刻文字中,可以了解到整个古寨大概四里,寨墙高三丈,寨门完整。寨内的风水塘、祖祠、结构布局也依然保留。走到寨子的最高处,放眼望去,岵山美景尽收眼底。

走累了,我们两个女孩子就搬了两把竹藤小椅,坐在厅堂前。凉爽的穿堂风让人好不惬意,随行的摄影师还帮我们拍下了这古寨的慢生活一景。我们打趣道,要是穿越回去,来的姑娘喜欢这里,就可以留下做“压寨夫人”了。

不知何时,学农学的那位男摄影师,绕到了厅堂后面,研究百年荔枝去了。在茂霞村,荔枝树几乎遍布房前屋后,其中百年以上的荔枝树有600多株。当地人说,因为荔枝树长相好、长寿,果实好吃又可以卖,是再好不过的“风水树”,这些宅子也就被称为“荔枝宅”。时间不巧,我们去的时候,荔枝还没到绯红成熟的季节。

不知道每当盛夏时节,那些海外的游子是否最惦念的就是这家乡晶莹剔透的荔枝。他们可能在东南亚,也能在美国和欧洲,甚至是在非洲。总之,在海外的这将近1万的茂霞村人,是不会忘记家的味道,也不会忘记那梦中的古老沟渠。因为,古寨今犹在,仁孝不曾改。

白鹤拳:鹤舞长空,尽显英豪

地点:五里街镇“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

打开百度定位,一个霸气十足的地名出现在手机屏幕上——“中国永春拳第一村”,我们行程中新的一站到了。

永春县五里街镇,是名震天下的中国永春白鹤拳的发源地。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永春白鹤拳蜚声海内外,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坐落在大羽村的“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不仅是展现永春白鹤拳历史传承的文化宝库,更是世界各地永春白鹤拳传人寻根谒祖、交流武术的重要平台。

“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工程占地十亩,主体建筑面积520平方米,演武场等附属工程1800平方米。馆内展览分为“白鹤凌空、英豪辈出”、“五祖独尊、四海薪传”、“飞越国门、维扬寰宇”、“继往开来、再铸辉煌”四个单元。

永春白鹤拳起源于清康熙年间,由福宁府(现福建宁德霞浦县)北门外少林拳师方种的女儿方七娘所创。方七娘,武功高强,美貌动人。她把白鹤的振翅、扑翼、抖翎、晾羽、缠脖、呜叫等动作揉合在少林拳中,经多年的揣摩和实践,创出别具一格的白鹤拳术。因主要是流传在永春地区,又称为永春拳。

在我们到访的当天,十分有幸,主办方邀请到了白鹤拳的传承人为大家进行武术表演。趁着师傅们还在做准备工作,我们几个人没有闲暇下来,而是在武堂里模仿着馆内墙壁上的拳法资料,站在人木桩前比划了起来。比划一阵子后还不过瘾,看到师傅们走出来拿着大刀长矛,便凑了上去,讨教一番。

一位女师傅告诉我,永春白鹤拳是各个拳种中有史可查、有迹可寻,少有的由女性创始的优秀拳种。站在“七娘遗教武林重宝”的大牌匾下,拿一起一把比自己还高上许多的大刀,叫上一位同行的小伙伴,他也抄起一件兵器,这架势真是要在祖师爷面前耍上一把,臆想我们也是金庸笔下的江湖大侠,仗剑走天涯。

“嗨”! “白鹤横空伏虎降龙三尺剑,金峰拔地呼风唤雨四时春。”一声武术表演的开场白,让我们回过神来。传承人们,以鹤为形,以形为拳,仿生象形白鹤脚,鹤舞长空,尽显英豪之气。

长期以来,永春白鹤拳法用角技竞艺,来广交八方豪杰。白鹤拳的师傅们习武崇德,英雄辈出,涌现一批批威震四海的武林高手。当年,白鹤拳就曾凭借其“超群的国术”,应华侨领袖陈嘉庚邀请,到东南亚献艺传技,为国争誉。

如今,在这美丽的永春,以鹤法为灵性的永春白鹤拳,鹤为宗,道为法,其随心所欲的拳道,与清奇的永春佛手茶内涵正可谓相得益彰。茶香,拳秀,最美茶乡的这“一柔一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堪称人类文化中的精品。

佛手茶香余味悠长

“一年一次的佛手红茶出来了,给你尝尝。上次的佛手品质一般,我也是喝了才发现。这次佛手红我特地喝了才快递,挺好的!”忽然收到好友微信,瞬间充满期待,仿佛已经闻到了佛手茶香,令大怦然心动。

好友老家在永春苏坑,是著名的佛手茶乡那里的佛手茶久负盛名,与邻近乡镇玉斗等地,是永春佛手茶的主要产地。好友身在他乡打拼多年,生在茶山之上,喝着佛手茶长大,自然念念不忘那相伴多年的“佛手韵”,每年总要在老家预定一些,闲暇之余悠然自得,更不忘与老朋友分享快乐。每逢新茶上市,必定从他乡辗转快递,似是故人来。与好友一年难得见上一面,有了佛手茶缘,纵然万水千山,也可以品香如晤。无论春茶夏茶,还是秋香冬片,待到茶香四溢时,便犹如久别重逢,陡增了一丝丝他乡遇故知的欣喜。

茶之于闽南人,佛手茶之于永春人,仿佛就是日常生活的部分,就连喝茶亦俗称之为吃茶已然是种生活习惯,更是传统待客之道。在外地人的最初印象中,泡茶似乎就是闽南人的明显标签。难忘许多年以前,与相识多年的一位老友初次见面时,当自我介绍是闽南永春人时,这位老友即刻好奇追问,“你们永春人,是不是家里一来客人,就赶紧拿着黑黑的锅去烧水,用黑黑的茶壶茶杯泡茶?!”听后不禁莞尔,俨然一见如故,迅速拉近彼此距离,终成好友至今。的确如此,在那没有条件讲究的年代,黑黑的锅烧的是热情,黑黑的茶具泡的是客气,都是岁月沉淀出的、拙朴而不失优雅的格调。简陋的条件丝豪不影响盛情好客之礼,而佛手茶物美价廉,自然是普通人家的不二之选,围坐一起喝上一杯茶,就仿佛是一家人,便可家长里短、无所不谈

永春人最爱的还是佛手茶。作为中华佳茗之佛手茶是福建乌龙茶中的名品,具有独特的地域风味,香气似香橡或雪梨。与市面上时兴的茗茶比较,仿佛还不广泛为外地人所熟识,拥意者似乎只有永春人。在异地他乡,好像也只有地道永春人坚持着,对佛手茶的专注与喜爱。熟识的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同志,离乡已有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保持着晨起喝泡佛手茶的习惯。按他的话说,只有喝了佛手茶,从早到晚才能清清爽爽。永春老乡见老乡,必然会客气地试探:“喝什么茶?”“佛手啊!”肯定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哪怕茶桌上还有更多的选择与诱惑。当缕缕茶香飘起时,幽幽的香芳香令人陶醉,轻轻啜上一口,仿佛已身在老家。宛如老朋友相见,依然亲切熟悉,还是知根知底。那汤色那香气那“橡”韵,在眼前在舌尖弥漫;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在脑海在心头蒙绕。

相传永春佛手茶最早为狮峰岩寺僧嫁接培植而成,被称之为禅茶,素有“贵似黄金灵如佛”之美誉,天然带有佛性。因为有了佛手茶,永春的生活就犹如进了减速带,佛系而自在的慢生活,悠闲而惬意。闲暇之余,随意寻得泡茶处,便可偶遇梦中人,喊天抓皇帝,但求悠然忘我,管他刮风下雨。每每得空回到永春老家,“过来泡茶啊!”,收到最初的问候必然如此;“再来泡茶啊!”依依惜别时也还是如此。最开心放松的莫过于,与老同学们把盏言欢,只需片刻时间便可聚首。茶逢知己干杯少,佛手茶一泡,话匣子一开,讲古话仙,不亦乐乎!如此难得的轻松时刻,恰似佛手茶韵,悠远绵长、回味无穷。而到城郊爬大鹏山是令人期待的,在佛前泡佛手茶,动静之间别有一番意境。

沿着古道向上,三三两两的人们,不约而同朝着一个目标奋进。大鹏山上的垂云寺古朴庄严,佛手与佛手茶在这里相遇,茶香与神香交融,大师与俗人并列。在香气飘袅中,佛境悠然,妙趣横生。那是新朋故友不期而遇的雅会,可以在寺外与天地作伴,放飞自我、心旷神怡,也可以在寺内端坐佛前,神交往圣、清心净气。眼前的佛凝视着泡茶的手,幻化出佛手茶那馥郁幽芳的绵绵清香,像老朋友一样随时等候着远道而来的朋友。

茶风日盛的今天,好茶名茶林林总总,喜茶之人有了更多选择,也可以有新的尝试。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永春佛手茶,如今花色品种有了更多选择。那好友快递而来的佛手红茶香气更加浓郁,口味更加醇厚,独有的香橡幽韵依然飘逸。而好友在异乡创业多年,顺应潮流求新求变,事业日趋稳健,仍然不改本色。“从来佳茗似佳人”,那一抹佛手茶香余味悠长,必将永远留在心中。

提示:请认准金骏眉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乌龙茶 >
电话:13859366756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