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梅茶文化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茶文化源远流长。如从神农时代算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如从陆羽撰写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算起,也有一千多年的漫长时光。

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国不老的文化,中国著名茶文化专家、江西南昌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余悦研究认为:一是她具有厚重的内涵。茶是平凡的物质存在,又是高尚的精神享受。茶是百姓的寻常必需,又是国家的“经国大事”。茶犹如穿越千古风霜的耆老,又如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壮。二是她具有传承的载体。风行一时的,难于久运;机体强大的,盛于久长;古代典籍,均有其身影;古代文化,更为其物化;现当代以来,书籍报刊,数量激增;电视网络,又展新姿。三是她具有流动的血脉。大众的茶事活动,是四面八方通畅的血管;茶人的推波助澜,更是浪起潮涌的激流。他们引领风骚,成为时代之盛,时尚之魂,时运之帆。

中国茶文化历史千年而不衰,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生生不已,传承不断,并且历久弥新,与时俱进。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有茶诗、茶歌、茶著、茶艺、茶联、茶谚、茶俗、茶书画、茶饮食等等,举不胜举。

年轻的金针梅从研发到问世,虽然只走过短短的十五六个春秋。但却因为她根植于中国深厚不老茶文化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立足武夷山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懂得继承,善于汲取,大胆创新,以茶为友,总结不断,融合不停,创新不止,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更有自己的特色。其茶香已飘扬五洲。只要你在网络上,轻轻点击“金针梅“三个字,映入你眼帘的即会有金针梅的茶艺、茶歌、茶诗、茶文……

金针梅

一、金针梅红茶表演艺术

品茶当品韵。茶艺是体现茶韵重要的载体。没有茶艺,就没有茶韵的基石。

金针梅发源于茶文化底蕴深厚的武夷山,她博采唐以来众家茶道之长,逐步演绎出了融武夷山水茶为一体,具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元素,能体现自身品质特征,有自己特点的茶艺表演文化。现整理为下:

1.恭迎嘉宾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珍贵的历史古迹。它不仅是礼仪之邦,也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中华民族自古“客来敬茶”,延袭至今,成了优良的传统。如今,饮茶的风俗习惯已发展得多姿多彩,不仅丰富了中华茶文化的内容,并且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

2.焚香静气

主沏手点燃檀香,手举香柱,面对嘉宾,仰天礼拜,插入香炉。其目的是营造幽静、平和气氛。要求主手应端庄平坐,副手站立主手右侧。

3.轻歌和鸣

播放香港《东方日报》社总编秦岛作词,于洋演唱的茶歌—《年轻的金针梅》,使品茶者进入高雅品茶的精神境界。

4.公主初现

即揭开公主神秘的面纱,一睹公主的芳颜。金针梅被誉为“茶中公主”,其条索纤细坚结,黄黑相间,乌中透黄,白茸略显,带有光泽。她包装独特,皆采用上等书画之用金宣纸呈方块形,犹如深闺里的公主,神秘莫测。

5.圣火语儿

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奥运采集的圣火将“语儿”煮到初沸为宜。“语儿”,是武夷山虎啸岩下一处泉水的名称,其水质甘软,能鉴毛发。

6.孟臣淋霖

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的名家,后人把茶壶喻为孟臣。

7.公主入宫

主手将揭开面纱的“公主”,用茶耙送入紫砂壶内。

8.银河落天

此乃禅茶冲泡之语。即把盛沸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让壶内茶叶上下翻动,这样能使所泡之茶香滑不涩。冲水量以满不溢为宜。

9.嫩柳拂面

冲水后,茶沫浮起,溢于壶面,用壶盖好似嫩柳拂动,轻轻贴在公主脸上,斜刮茶壶表面白味,使茶叶更加清新洁净。

10.再洗香肌

再次用沸水浇淋壶身,提高壶温,洁净壶表。“香肌”出自苏轼“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之诗句。

11.若琛出浴

即烫洗茶杯。若琛为清初景德镇制瓷名匠,以善制茶杯而名,后人把名杯喻为若琛。

12.玉液回壶

即把泡出的茶水倒出,又转倒入壶内,目的是使茶水更加均匀。

13.祥龙行雨

依次来回往各杯斟入茶水。喻为“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14.凤凰点头

“凤凰”是高贵吉祥之鸟。当茶汤所剩不多时,改用点斟的手法,使每杯的茶汤更加均匀。

15.三龙护鼎

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住杯底,这样既稳当又雅观。

16.鉴赏玛瑙

《崇安县新志》载:英吉利人云:“武夷红茶色为玛瑙,质之佳过印度…。”金针梅不仅汤色金黄红艳,而且杯沿处有一道极为明显的“金圈”。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表现在茶汤的明亮和颜色之中。

17.喜闻华香

即嗅闻金针梅茶的香味。“华香”一词出自明朝诗人邱云宵《蓝素轩遗茶之二》中“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这里的仙掌指的是茶。

18.初品瑞草

“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是唐代杜牧赞茶的名句。在这里喻为:观色闻香后,开始品茶味。

19.百味凝香

自古以来,人们就讲究在品茶之间配以各色茶点茶食,以便能更好的体会出茶之韵味。“南茶、北米、东笋、西鱼”是武夷山传统的特色农产品。以之为原料制成为茶糕、米糖、咸笋丝、小鱼干都是令人赞不绝口的好茶点。

20.再斟流霞

即斟第二道茶。金针梅誉为“绿色的仙酒,诱人喝了还想喝,品了还想再品”。流霞即仙酒。唐李商隐有“只得流霞泛一杯”的诗句,喻茶胜若仙酒。

21.缀玉含珠

“缀玉含珠”是范仲淹《斗茶歌》中的诗句,在这里是指要品得金针梅茶之真味,必须细致品尝。品茶,一般需三口进行。每口都必须把茶汤含在嘴里,慢慢咀嚼,而后滑入喉里。这样方得其真,切莫牛饮,一口而干。否则,是难品其真。

22.三斟玉乳

即斟第三道茶。宋朝诗人把武夷茶喻为“玉乳”,在《咏茶》一诗中有:“碾细香尘起,烹新玉乳凝”的句子。

23.品韵识柔

“金针梅有公主的魅力,仙子的温柔。”其韵味要慢慢品。其温柔更要靠人细心、用心、真心地去感悟。

24.尽杯谢茶

茶客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惠。

25.九九归一

“九九归一”为道家语。道家认为:万物的一生一灭都遵循着“道”的循环规律。中国茶人至唐朝开始提出“茶道”的概念。古今茶人把温壶,投茶,沏泡,品饮,收杯,洁具,复归视为一次与大自然亲近融合的过程,是茶道精神的体现。

26. 金针酬宾

为了向嘉宾表示敬意,视嘉宾代表男女性别、年龄大小,分别奉上红色、白色、金色三泡包装椭圆形鹅蛋盒一个,请予笑纳。

27.致谢话别

致谢话别虽与泡茶没有直接关系。但做好辅助项目,却是茶艺表演的最后一道工序,给茶艺表演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金针梅

金针梅茶艺分为四个部分。

恭迎嘉宾,焚香静气,轻歌和鸣等一至三道程序,主要是造就平和心境,优雅环境,让品茗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

公主初现,圣火语儿,孟臣淋霖,公主入宫,银河落天,嫩柳拂面,再洗香肌、若琛出浴、玉液回壶、祥龙行云、凤凰点头、三龙护鼎等四至十五道程序,主要是冲泡技巧。如泉水煮至初沸,烫洗茶壶,提高壶温,冲水量以满不溢为宜等等。冲泡是否讲究关系到能否体现金针梅之真味。玉液回壶、祥龙行云、凤凰点头、皆在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以示待客一视同仁。自行三指拿杯称之为“三龙护鼎”。既可避免因杯子小不便双手递接,又可避免起坐纷纷,影响寂静气氛。

鉴赏玛瑙、喜闻华香、初品瑞草、百味凝香、再斟流霞、缀玉含珠、三斟玉乳、品韵识柔等十六到二十三道程序,主要是品饮艺术,先闻后尝味,初品、再斟、三斟,缀玉含珠,品韵识柔,方得其真。清诗人袁枚在《武夷品茶》中誉之为“得三味”,很有哲理,传为佳话。

尽杯谢茶,九九归一,金针酬宾,致谢话别等第二十四至二十七道程序,主要是茶礼仪,是茶艺表演的辅助项目,有锦上添花之效。

在整个表演过程,茶艺小姐应注意神,展示美,体现质,把握匀,贵在巧。

1.注意神:神是茶艺的精神内涵,是茶艺的生命,是贯穿整个沏泡过程中的连接线。要求茶艺表演小姐无论是脸部的表情、神态、光彩,还是思维、心理、状态都要有神,要给人以感染力。

2.展示美:欣赏金针梅的沏泡技艺,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之美与心灵之美。仪表之美是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之美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表演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在整个泡茶过程中,表演者始终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操作,双手配合,忙闲均匀,动作优雅自如,使主客能全神贯注于茶的沏泡和品饮之中,忘却俗务缠身的烦恼,以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3.体现质:品茶的目的是为了欣赏茶的质量。品茶之人对茶的色、香、味、形要求都很高,总希望喝到一杯好茶。因此表演者事先要懂得金针梅的茶性,沏泡要从容,能连贯而下。

4.把握匀:茶汤浓度均匀是沏泡技艺的功力所在。用同一种茶冲泡,要求每一杯茶汤的浓度均匀一致,这就必须练就凭肉眼能准确控制茶与水的比例,不至于过浓或过淡。

5.贵在巧:沏泡技艺能否巧妙自如运用,是沏泡者的水平。要做到巧,就必须熟练掌握沏茶的技艺,领悟泡茶的精髓,这样方能成“巧”。

品饮金针梅要多品啜几杯,方悟其韵,乐在其中。

二、金针梅茶诗(文)

茶自被人发现利用的那一天起,就与人生百态紧密相连。遥想那飘渺的神农之时的古朴,秦皇汉武时的方拙,三国魏晋时的风流倜傥,巍巍盛唐时的雄伟博大,南宋一朝时的雅致清丽,明清二世时的返璞归真,何其气象万千,又何其精致精妙。品茶成了文人墨客寄托情感,展示高雅素养,表现自我的艺术雅趣。

年轻的金针梅,她有公主的魅力、仙子的温柔。她带给你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还有更高的精神上的享受。

年轻的金针梅

秦岛

人生如茶 我悟不透

茶如人生 我品不夠

再喝一杯啊金針梅

我想親近卻又等候

公主的魅力仙子的溫柔

武夷的山水如我所求

艷紅的回味濃情的回首

武夷的芳香把我挽留

高山深谷 得天獨厚

年輕的美 不折不扣

像蜜枣一樣甘醇誘人

像熱戀一樣不會放手

苦盡甘來醉在心頭

金針梅啊綠色的酒

春風拂面美不勝收

金針梅啊香飄五洲

作者简介:秦岛,男,福建漳州人,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现为香港《东方日报》主编、香港作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常务理事,著有《跨越海峡》、《台湾变天》、《海浪预报》、《香港美而不丽》等二十多部文学、诗歌、散文、新闻专著。

快乐一杯茶

秦懷香江

http://blog.sina.com.cn/qindao

你别在雨中等我好吗

亲切又如何亲近卻害怕

我又從山上向你走來

帶著一壺金針梅好茶

在海邊我是一朵浪花

在天邊你是一片晚霞

山山水水都在我心中

金針梅喲愛你如詩如畫

所有的快樂只有一句話

所有的陶醉因為你放下

武夷山的靈魂迷戀了我

泛舟九曲這里就是我家

生命不需要太多的榮華

真心一片只要一杯清茶

金針梅伴我走過春秋冬夏

我和你都在等待芳草天涯

神女情

秦懷香江

 

美酒惹人醉

濃情又一杯

君子淡如水

秋風送我回

難忘金針梅

清香再回味

都說武夷好

神女相依偎

縱情天地間

山水更珍貴

樸實非無華

展翅去高飛

輕歌需曼舞

悠然來相會

山中聽風雨

心底無限美

金针梅

贺荣真

武夷瑞草仙子衔,

玉女品罢醉欲仙;

敢问何为绿色酒,

大玉笑答金针梅。

作者简介:贺荣真,男,1966年5月17日生,江西乐安人,热爱摄影与诗歌创作,先后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摄影作品上百幅,诗歌散文近百篇,现为中国摄影家学会会员、中国诗作家协会会员。

金针梅赞

吴德恒

玉女回眸云雾深,

九天日月丽清辉。

世间绝品真难得,

无人不赞金针梅。

作者简介:吴德恒,男,1946年生,江西临川人,从小热爱书法,其作品气韵生动,自由奔放,干练凝古,现为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江西著名书法家。

寻觅金针梅

清风徐

经典名茶出福建,南有铁观音,北著大红袍,红茶极品金针梅。这是时下不少茶人挂在嘴上的一句顺口溜。

初次了解金针梅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网试听了由秦岛作词、何炎吉作曲、于洋演唱的《年轻的金针梅》。动听的歌词、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好似袅袅升起的茶香,虽未谋面,但已沁人心肺,让我陶醉。

出于喜茶爱茶之故,我费尽周折,四处打探,得知金针梅源于武夷山。这次国庆长假,我与2位茶人,在武夷山朋友的引陪下,在大王峰脚下的开元堂见到了萦绕我心中已久的金针梅。

从金针梅的外形条索看,她纤细紧结、黄黑相间、乌中透黄、白茸略显、带有光泽,与市面上上乘的金峻眉并无多大差别。但冲泡后的金针梅汤色显得更金黄华贵,薯香更细腻,清和幽雅,无论热饮冷饮入口皆柔顺甘醇。其叶底古铜色,形为松针,可连续冲泡12-13次,极具“清、和、醇、厚、香”的特点。难怪香港作曲家秦岛(香港《东方日报》主编、厦大博士)喻她有公主的魅力、仙子的盈柔,就像绿色的酒,诱人喝了还要想喝,实属珍藏和招待贵宾的茶中珍品。

据金针梅创始人,国家高级评茶师祖耕荣先生介绍,金针梅与金峻眉都属于红茶,但制作工艺有所不同。金峻眉是采用绿茶原料的单芽、红茶的工艺制作而成。而金针梅则是采用大红袍原料的眉芽、红茶的工艺、武夷岩茶的烘焙技术,以“祖率”比例调和融制而成。

金针梅对原料要求特别高。要想做出好茶,其原料必须选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野生、半野生状态,六种以上优质名枞茶树的眉芽,看天、依树适时采摘。生产一公斤金针梅,一般需要20万个芽头,需60个采茶女工同时采摘一天,全年常量不足1000斤。因而目前市面上还很少见。

金针梅成品包装独特。皆采用上等书画之用的金宣,按3ⅹ3ⅹ2cm的尺寸包装成方形,既环保,又防伪。

自古名山出名茶。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诸如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正山小种等众人耳熟能详的名茶品种。我衷心地祝愿深闺里金针梅能冲出福建、走向世界、飘香五海,扬我中华茶文化之魂宝。

三、金针梅茶歌

茶歌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从现存的茶史资料来说,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的孙楚《出歌》,其称“姜桂茶荈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茶荈”,就都是指茶。

茶歌的来源,一是由诗为歌。也即由文人的作品而变成民间歌词的。茶歌的另一种来源,是由谣而歌。民谣经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回民间。茶歌的再一个也是主要的来源,即完全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

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各省的方志中,都有不少茶歌的记载。这些茶歌,开始未形成统一的曲调,后来,孕育产生出了专门的“采茶调”,以至使采茶调和山歌、盘歌、五更调、川江号子等并列,发展成为我国南方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当然,采茶调变成民歌的一种格调后,其歌唱的内容,就不一定限于茶事或与茶事有关的范围了。

在我国有不少的以茶为主题的和与茶相关的歌曲,如《采茶歌》、《请茶歌》、《茶山小调》等等。从茶歌的历史上来看,茶歌大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口头文艺形式,并以口头形式在民间流传,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清代流传在江西每年到武夷山采茶制茶的劳工中的歌,就是完全由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出来的山歌。茶歌的大意是: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

歌词既反映了江西茶农为了生计远走福建的艰辛和无奈,也反映了武夷茶生产的繁荣。同时,也透射出了武夷(崇安)岩茶品质的优异。“吃碗青茶赛过鸡”就是武夷岩茶质优的形象比喻。

金针梅茶歌是何炎吉、唐静等著名作曲家,从香港著名诗人、散文家秦岛先生业已公开发表,赞誉金针梅的众多茶诗中遴选出的一首优美茶诗——《年轻的金针梅》,采用欢快、赞美、向往地音乐表现手法,谱写创作出的两首不同音乐旋律的茶歌。

这两首茶歌虽然歌词相同,但风格不同。有男声独唱、女声独唱、女声二重唱、男女声二重唱。动人的歌词,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好似袅袅升起的金针梅茶香,沁人心脾,让人陶醉。即使你未曾与金针梅谋面,但只要你是一位爱茶之人,听了这两首歌之后,也会萌生亲近“金针梅“的念头。

四、金针梅饮食文化

金针梅茶宴

金针茶宴谱

首长题词

金壶茶珍

茶解金牛

四大名丛

绿色的酒

梅花盛开

松针雀舌

太极天地

武夷金针

香茗双桂

竹缶茶饭

祖龙御汤

金针茶糖

武夷特产—北边茶米糕

武夷特产—东边黑笋干

武夷特产—南茶金针梅

武夷特产—西边小鱼干

金针梅创始人祖耕荣先生酷爱饮茶,研究茶性,对美食也颇有研究。他根据武夷山民间饮食文化特点,就地取材,整理开发出了以金针梅红茶为原料,种类繁多、花色品种较为齐全的茶菜、茶餐和茶点,进一步丰富了金针梅红茶的文化内涵。现整理公之于众。

金针梅茶叶饭的制作

我国民间一直有用茶水煮饭的习俗。《本草拾遗》中载:“用茶水煮饭,久食令人瘦”。经常吃用茶水煮的饭,可以助消化,有效分解人体内的脂肪。

用料:金针梅红茶3克、大米250克。

做法:①沸水冲泡茶叶取汤备用。②将大米洗净放入电饭锅内,加茶汤一起焖煮到熟即可。

金针梅茶饭香味扑鼻,诱人胃口大开,久食不厌。中老年人常吃可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病。

金针梅水饺的制作

将金针梅茶汤和入面粉中,茶叶以果汁机打散后和入肉馅里,可包出里外皆有茶料,香糯滋润、茶香四溢、美味可口的水饺。

金针梅肉沫炖蛋的制作

用料:金针梅、猪肉、鸡蛋、黄酒、姜、香油、盐、鸡精。

做法:①取3克金针梅用开水冲泡取汤,茶叶捞起备用。

②将买好的猪肉剁成肉泥。边剁边往肉里加入金针梅茶叶、姜、黄酒和香油。

③在蛋液中加冷却约40℃的温茶,茶水量约为蛋液的30%,加入盐、鸡精搅拌、打匀。

④将肉沫放入蛋液中,先中火再用小火蒸约10-12分钟即可。

金针梅茶叶蛋的制作

茶叶蛋是一道美味可口的食品。有的利用泡过的茶叶来煮,有的用茶叶末来煮,但最好是用红茶来煮。用金针梅红茶煮出来的茶叶蛋不但色泽红润、清香扑鼻,而且味道鲜美。其制作办法是先将蛋煮熟,以土鸡蛋为好,然后将蛋轻轻敲碎,将金针梅红茶放入水中,继续煮,以使茶叶更好地入味。茶叶投放量因蛋量而定,不能太少。

金针梅鸡(鸭、排骨)汤的制作

做鸡、鸭或排骨汤时,放入一小撮金针梅茶叶(最好是用纱布包好)或者待汤做好后兑入大半杯极浓的茶汁,不但清香扑鼻,味道更加鲜美。

金针梅番薯饼的制作

用料:600克番薯、112克白糖、75克薯粉、112克糯米粉、37克猪板油、10克金针梅红茶末。

做法:①将洗净的番薯去皮切成块,上蒸锅用大火蒸熟,再将备好的白糖、薯粉、糯米粉、猪板油、金针梅茶末加入其中,搅拌均匀制成粉团。

②将番薯粉团放入专用的模印中,打制成饼,装入碟中,上蒸锅蒸熟。取出后放入油锅用中火炸至金黄色即可。这是一道非常好的菜点。

金针梅板栗汤丸的制作

用料:A.250克糯米粉、75克白糖、30克猪油、100克金针梅茶汤;B炒熟的板栗(经碎成馅)150克,加适量炼奶制成馅。

做法:①将A料中的一半用料拌匀制成一个个汤丸皮;

②在每个汤丸皮上装入10克左右的栗子馅;

③包好后放入烧开的水中,待其煮熟,将面料放入,再开锅时即可装入容器中食用。

金针梅桂花汤的制作

《本草纲目》载:“桂花……主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金针梅桂花汤具有散瘀止痛,芳香避秽以及解毒的作用。对治疗牙痛、口臭、痢疾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做法:取桂花2-3克,金针梅红茶1克,先将桂花加水煮沸后,再加入金针梅红茶。口服1剂,少量多饮,徐徐含咽。

金针梅莲耳汤的制作

用料:①金针梅红茶5克、百合25克、五夫莲子100克、白木耳18克、红枣50克。

②冰糖或白砂糖100克。

做法:①沸水冲泡茶叶备用,白木耳、百合撕成细片。

②将莲子、百合、白木耳、红枣加水煮熟,放入冰糖,再加入茶叶汤。

③依个人口味,可热食或凉后再吃。

金针梅核桃汤的制作

用料:金针梅红茶5克、核桃仁100克、山楂30克、白砂糖20克。

做法:①沸水冲泡茶叶备用。

②将核桃加水煮熟,放入白砂糖,再加入茶叶汤。

③依个人口味,可熟食、凉食或冰镇后食。

金针梅琼浆的制作

取金针梅红茶25克,白砂糖700克。柠檬酸1克,丁香粉1克。先将金针梅红茶用沸水冲泡后盖浸10分钟,去渣取汁待用。在铝锅中加入清水烧沸,加入丁香粉,保持微沸10分钟,再倒入浓茶汁、白糖和柠檬酸,搅拌使糖融化。然后离火粗滤,晾凉后放入冰箱中冷藏待用。按1:4加入冰水,在夏天是一道非常好的饮品。它具有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的作用。

金针梅

五、茶联

茶联,作为中华茶文化的艺术表现之一,它的出现最迟应在宋代。但有记载和广为流传的,还多在清代。现代的名山大川、茶楼、茶馆、茶社和茶亭等处,都可见到这些意味深远、妙趣横生的茶联,它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笔者通过收集,现陈述百条,以飨读者。

1.金嶺生紫气,针芽绽红梅。

2.古色古香古作坊,神思巧匠制造金针梅;

新芽新品新工艺,武夷甘露成就公主茗。

3.创名牌正岩大红袍,誉满神州;办实事珍品金针梅,利益中华。

4.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5.酒可宁心少饮有益,茶能醒脑常喝无妨。

6.玲珑玉书徐徐张,粘玉茗琛浅浅啜。

7.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8.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9.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10.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11.竹无俗韵,茗有茗香。

12.杨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

13.精泉烹雀石,活水煮龙团。

14.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香。

13.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15.酒醒饭饱茶香,花好月圆人寿。

16.茶间渴思卢仝露,松下闲参陆羽经。

17.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18.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19.从来名土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20.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21.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两壶酒来。

22.好水沸水快出水,气香茶香杯底香。

23.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24.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25.茶能解渴何妨饮,亭可乘凉且慢行。

26.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27.扫来树叶煮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28.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29.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30.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31.官为七品不如一壶可品,才高八斗怎抵一池万斗。

32.香飘室内外,味醇一杯中。

33.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钭正。

头头是道,谁主谁宾?吃一碗,各自东西。

34.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

35.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酒;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36.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37.茶洗尘心超凡入胜,书开栈道好梦成真。

38.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39.草泥来趁蟹傲建,茗鼎香办小龙团。

40.阁构三层读书论世,泉飞云壑听瀑煮茗。

41.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42.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43.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已细谈心。

44.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寸,夏禹惜分,寸分无遗。

45.小憩为佳,清品数口绿茗去,

归家何急,讨对几曲山歌来。

46.佳肴无肉亦可,雅谈离茶难成。

47.天下几个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去,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48.风物小桃源,且此绯徊,说道花深堪避世,

水竹旧院落,无从与间,其是壶中别有天。

49.来为利去为名,百年岁月无多,到此且留片刻;

西有湖东有畈,百里程途尚远,劝君更尽一杯。

50.聆妙曲,品佳茗,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

观五俗,赏绝艺,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

51.雪芽甘露竹叶青集茶谱妙品香座客,

水浒三国红楼梦几艺苑精绝醉散仙。

52.松风亮节,竹解心境;梅傲霜雪,茶能性淡。

53.茶后行者行,莫愁劳燕分飞,放眼光明路正远;

亭前过客过,若访雪鸿遗迹,印心名胜景尤佳。

54.茶烟一缕轻轻飘,搅动兰膏四座香,烹前妙手赛维扬。非是谎, 下马来试尝;金芽嫩泉枝头露,雪乳香浮寒上酥,我家奇品世界无。君听取,声价彻皇都。

55.一杯小世界,品尝人世情。

56.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国浓酽有浓情。

57.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58.陆羽闲情常品茗,元龙豪气快登楼。

59.花间渴想相如露,松下闲参陆羽经。

60.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61.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

62.独携天山小龙团,来试人间第二泉。

63.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64.一盏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五言绝对,施施施施主之才。

65.酒好能引八方客,茶香可会千里友。

66.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

67.美酒千杯难知已,清茶一盏也醉人。

68.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69.饮茶之道亦宜会,闻香玩色后尝味。

70.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

71.回首灯火处,伊茶送暗香。

72.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73.学佛需静心,品茗可清心。

74.清风万里秋,茶室好录幽。

75.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76.水乡香茗引清客,梁溪古韵伴和风。

77.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78.甘泉无际流,香茗雾中飘。

79.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80.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81.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

82.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83.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东坡诗。

84.喜报捷音一壶春暧,畅谈国书两腋生风。

85.春满山中采得新芽供客饮,茶销海外赢来蜚誉耀神州。

86.陆羽知音偏好饮,清风无处不宜人。

87.以茶代酒,消融倾慕心几许;烹字成汤,萃取相思水一杯。

88.三分春色乘黄鹤,一片冰心在玉壶。

89.书画当观韵,健康要饮茶。

90.天朗气清闲逛景,日高人渴漫思茶。

91.雨过琴书润,风来茶墨香。

92.茶品茶韵茶艺馆,怡圣怡仙怡清源。

93.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94.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95.品泉应凭陶学士,辩泉犹待陆仙人。

96.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97.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98.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99.有难求佛去,无事饮茶来。

100.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六、茶谚

许慎《说文解字》云:“谚:传言也”。茶谚是茶叶生产、饮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文字记载的茶谚是唐代末年苏廙的《十六汤品》。在《十六汤品》有谚曰:“茶瓶用瓦,如乘折脚骏马登高。”意思是说,假如用粗陶保藏茶叶,茶叶易受潮变质,犹如爬山骑跛脚马,很不理想 。“水忌停,薪忌熏”,则是对人泡茶如何烧水和用火方的谚语。

茶谚作为我国一宗宝贵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已形成了内容非常丰富、数量众多,人们易讲、易记又富含哲理的俗语。现摘录百条于下:

(一)茶与人生谚

1.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2.文人七件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茶。

3.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4.过日子怕三壶:酒壶、茶壶、烟壶。

5.当家才知茶米贵,养儿方知报家恩。

6.待客茶为先,茶好客常来。

7.客到茶烟起,茶烟不分家。

8.酒是九分好,茶是八分足;酒满敬人,茶满伤人。

9.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

10.茶壶里煮水饺,肚里有货,从嘴里倒不出。

11.清茶一杯,无是无非。

12.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喝茶,无事早归。

13.茶怡情,酒乱性。

14.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人论。

15.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16.泡茶讲温度,亲情讲深度;友情讲广度,爱情讲纯度。

17.玩茶是潇洒,玩人是痛苦。

18.人生何处不相逢,一世情缘系茗心。

19.有茶有酒多兄弟。

20.千茶万桐,一世不穷。

21.忠勇仁义礼智信,柴米油盐酱醋茶。

22.茶和天下,德润人心。

23.酒壮英雄胆,茶清君子心。

(二)茶与健康谚

1.早茶晚酒饭后烟,茶头酒尾饭中间。

2.穷要养猪,富要读书,保健就要多喝茶。

3.喝茶的男人有品味,喝茶的女人更美丽,喝茶的老人更长寿,喝茶的小孩很聪明。

4.茶可清心。

5.茶叶杂路用,治病、抗癌、止渴、提精神。

6.茶是青山灵芝草。

7.粗茶淡饭,多食无病。

8.粗茶淡饭能养人,饮食知节少疾病。

9.粮收万担,也要粗茶淡饭。

10.食了明前茶,使人眼睛佳。

11.天光一碗茶,药店无交家。

12.三年陈茶好当药。

13.有茶必有尿,有神必有庙。

14.浓茶猛烟,少活十年。

15.烫茶伤人,糖茶和胃,姜茶治病。

16.早茶一盅,一天威风。

17.常喝茶,少烂牙。

18.午茶提精神,晚茶睡不宁。

19. 粗茶淡饭少喝酒,一定活到九十九。

20.吃饭不宜过饱,喝茶不能太少。

21.冬日求茶暖,夏日求茶凉。

22.吃生萝卜,喝热茶,医生改行拿钉耙。

23.萝卜进了城,医院关了门;新茶上了市,医生无医事。

24.饮茶有益,浓茶解腻。

25.人老夜尿多,睡前茶少喝。

26.夏季宜饮绿(绿茶),冬季宜饮红(红茶),春秋两季宜饮花(菊花、金银花茶)。

27.不喝过夜茶,不喝过量酒;吃饭勿过饱,喝茶勿过浓。

28.空腹茶心慌,晚茶难入寐;烫茶伤五内,温茶保年岁。

29.粗茶淡饭健康家,生吃萝卜谈饮茶。

30.饭后饮茶助消化,酒后饮茶能解醉。

(三)茶与环境谚

1.高山茶叶,低山茶籽。

2.茶树最糊涂,宜露又宜雾。

3.平地有好花,高山出好茶。

4.高山雾多出名茶。

5.要想茶叶发得好,三晴四雨最为高。

6.向阳好种茶,背荫好插柳。

7.土厚栽桑,土酸种茶;砂土杨梅,黄土茶。

8.春雨绵,茶发尖;夏雨少,发不了。

(四)茶与栽培谚

1.要想茶叶嫩,阳光斜射多上粪。

2. 正月栽茶用手捺,二月栽茶用脚踏,三月栽茶用锄夯,夯也夯不活。

3.茶树本是神仙草,只要肥多采不了。

4.七挖金,八挖银;三年不挖,茶树开花,喊你叫妈。

5.深挖一寸,胜似上粪。

6.若要茶园败,先种番薯后种麦。

9.茶树不管理,等于害自己。

10.茶地晒得白,抵过小猪吃大麦。

11.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管。

12.公惜孙,茶惜根;茶增产,要剪平。

(五)茶与采摘谚

1.茶季一到,没眠没昼。

2.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

3.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

4.头茶不采,二茶不发。

5.抢茶如抢宝,茶过立夏一夜老。

6.春茶苗一丫,夏茶发一把。

7.明前采芽为上春,明后采芽为二春。

8.茶芽茶芽,早采早发,迟采迟发,滥采不发。

9.读书读五经,采茶采三芯。

10.叶卷上,叶舒次,笋者上,芽者次。

11.春茶香,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

(六)茶与制作谚

1.高温杀青,先高后低;嫩叶老杀,老叶嫩杀;多抛少闷,抛闷结合。

2.烘青看毫,炒青看苗。

3.初干要薄,足干要厚。

4.烧火的师傅,炒茶的将。

5.作田看天,制茶看火。

(七)茶与贮藏谚

1.茶瓶用瓦,如乘折脚骏登高。

2.储藏好,无价宝。

3.茶怕异味。

4.制时精,藏时燥,泡时洁。

5.茶叶香,瓶胆装,塞压紧,避阳光。

6.茶叶干,手磨面,皮纸包,中放碳。

(八)茶与冲泡谚

1.酒喝头杯,茶吃二盏。

2.品茶评茶有学问,看色闻香比喉韵。

3.橄榄泡茶两头甜。

4.茶为君子,水为臣。

5.一碗苦,二碗补,三碗洗洗嘴。

6.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

7.水忌停,薪忌薰。

8.水泡茶,茶溶水,茶水一体。

9.茶有品,唯品知味。

(九)茶与销售谚

1.茶叶两头尖,价格时时变。茶是草,客是宝,得罪茶商不得了。

2.新茶到在先,捧得高似天;若要迟一脚,丢在山半边。

3.嫩芽一克值千金。

金针梅

七、金针梅茶人

金针梅一经问世,何以就被文人雅士和业界人士誉为“红茶珍品”、“茶中公主”。其魅力何在?源于什么?

(一)有自己的研发理念和目标

思想决定行动。金针梅研究并非空穴来风,她有自己的目标和理念。其目标和理念主要有五:

1.闽商走到哪,福建茶就要卖到哪。重振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地位,福建责无旁贷,武夷山要首当其冲。茶叶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中国是茶叶的祖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这种植物,发展成为一种灿烂特殊茶文化的国家。中国茶最早起源于巴蜀之地,是闽人闽商将之作为一种商品,进而将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发扬光大,并逐步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福建是世界茶都,茶从这里漂洋过海,东渡日本,西靡欧美,引种多国。

闽商作为全球商界的一支劲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06年香港《亚洲周刊》公布的“活跃在国际华商500强”的资产总额已超过一万亿美元,而海外闽商的经济总量约占世界华商经济总量的60%左右。有人做过统计,在中国运往国外销售的茶叶中,80%系闽商所为。

经典名茶出福建,南有铁观音,北著大红袍,红茶鼻祖在武夷。武夷山作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不能没有称雄世界叫的响的茶叶。

2.挖掘传统,研发不同群体都能接受、喜爱的茶叶新品,是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崇安青茶莲心,是解放前武夷山运销香港、越南及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广受欢迎的一个茶叶品类。它是以武夷岩茶的嫩芽为原料,采用武夷岩茶的焙制方法,同时吸收正山小种焙制的一些技术制成的。其外形紧细,色泽乌润,略带银灰,滋味醇厚,带花香,饮后有余香,极耐冲泡,目前已基本失传。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恢复发展势在必行。

3.茶叶要体现价值,必须从展品走向商品,从名茶走向名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不能丢。喧嚣过后是平静,平静之中看文化。珍品红茶要有文化,既要体现传统特色的文化内涵,又要铸入现代文化元素。

4.立足武夷山现有优质茶树名丛品种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适制性研究,筛选出同一株茶树不同叶片适合制作不同优质茶类的品种,以扩大高档茶原料来源的广泛性,解决现今优质茶生产原料不足的瓶颈问题,提高茶叶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

5.要发展低碳茶业经济。遵循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资源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如何按照低碳要求,积极探索发展低碳茶业生产之路已成为摆在茶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有自己的研发团队

她有一支长期从事茶业研究,脚踏实地,做事认真,精益求精的研发团队。

1.金针梅红茶研发的倡导者

穆祥桐是金针梅红茶研发的倡导者。穆先生,1950年4月生于北京,回族人。他爱茶、嗜茶、研究茶,策划编辑出版了很多关于茶的书籍。现为中国农业出版社编审、中国农业历史学家、中国农业古籍整理出版专家、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历史文化分会理事、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农业部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古籍整理专家、农业历史学家。

穆先生自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后,一直从事经济史研究。1983年调入农业出版社主持农业古籍整理及农业历史研究专著出版工作,同时从事农业历史研究。

作为学者,除了发表一些农业历史学术论文外,还辑录整理出版了《中国农史资料选编》、《中国近代农史系年要录》;参加编写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参与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工作;担任《中国基本古籍库》哲科库农学类主编,编辑《农书集成》;担任《中华大典·农业典》主编。

作为出版家,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领导下,先后参与了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九五”、“十五”、“十一五”和“2010-2020”重点规划农业部分的制定及执行工作;主持制订了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古籍整理及农业历史研究专著出版的重点规划、长远规划;参与编辑或作为责任编辑,编辑出版了《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的《茶业卷》、《林业卷》、《农业历史卷》、《中国稻作史》、《中国古代耕织图》、《中国农业通史》等数十部国家重点图书;策划编辑了《茶史初探》、《茶经述评》、《茶业通史》、《茶经校注》、《图说晚清民国茶马古道》、《中国茶疗》、《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湖南十大名茶》、《中国茶文化学》及《中国茶文化丛书》、《中国名茶丛书》、《中国特种茶丛书》等近百种茶叶生产与茶文化图书,其中不少茶书,甚至有的整套丛书被境外出版商买断版权,在境外出版发行。

由于在学术研究和出版领域的贡献,先后获得中国科技图书一等奖、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荣誉奖、国家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2.金针梅研发的组织实施者

①叶兴渭:男,1938年生,福建闽侯县人。高级工程师、高级评茶师,2003年起担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茶叶),系闽北地区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可以考核高级评茶师的高级考评员。

叶先生早年毕业于福安农业专科学校茶叶专业。他长期从事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小种红茶的生产栽培,初精制加工、质量审评鉴定的研究工作。历任福建省建瓯茶厂生产科、质检科、企管科技术员、副科长、科长,南平技术监督所茶叶质量监督站负责人。1976年武夷岩茶、小种红茶划归崇安茶场精制(80年代下归地方,现为武夷山市茶场),他受命前往技术指导。后来小种红茶又划归崇安桐木茶厂,他又辗转到桐木茶厂担任技术负责,指导小种红茶就地加工生产。为武夷岩茶、小种红茶精制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培养的弟子现已遍布闽北、闽西各茶业产区。他们多有建树,不少已成为茶界精英。

叶兴渭先生从事小种红茶初、精加工生产长达50多年,技术老到,评鉴精准,是目前闽北地区时间最长、学术研究最深、资历最老、最具权威的茶叶专家。如今活跃在闽北及周边地区小种红茶的技术人才皆师承于他,被业内人士及产区茶农称之为“小种红茶的祖师爷”,也有的人称之为“叶帅”。他参与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评茶员》教程的编写,负责闽北乌龙(武夷岩茶、闽北水仙)及小种红茶部分,还担任了《中华茶文化》丛书编委,有很多文章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

叶兴渭先生为人随和,没有架子,广受尊重。1998年退休后,仍不知疲倦,奔走在茶叶生产一线,脚印遍及武夷山、建阳、建瓯、政和、光泽、邵武、沙县等县(市)茶区。受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之托,协助筹办小种红茶实验厂,培养技术人才,引导茶农发展低碳茶叶生产,提高茶叶品质,保护环境,增加收入,探索出了一条人与自然、茶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路子,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闽北日报》记者杨忠烨2007年11月16日在《武夷周刊》刊登了关于他,题为《古稀老人的正山小种情结》的文章。现予转录。

古稀老人的正山小种情结

杨忠烨

叶兴渭在中国茶业界算得上是个重量级人物,从1960年进入福建福安农业专科学校茶叶专业学习算起,整整47年时间他都和茶叶打交道,值得称道的是,他的人生更是与知名的正山小种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10月底,在福州举行的由北京奥组委与福建茶叶学会联合主办的“奥运中华名茶大赛”评选活动上,记者再次见到了年逾古稀的叶老,和往常一样,叶老此次从住地建瓯赶来福州,担任的是闽北乌龙兼正山小种红茶的评委。

本次评委会的评委全部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评茶师,他们评选出来的精品茶叶将作为明年北京奥运会的礼品茶馈赠国内外友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正山小种红茶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和博览会中荣获大奖,正山小种不断走红为人们所喜爱的背后有很多的故事,叶兴渭和武夷山正山小种之间就有说不完的故事。

武夷山星村镇桐木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高度2000多米,桐木茶区位于高山峻岭间,古道绿水、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独特的茶品质——甜绵爽口、独具桂圆汤的滋味。作为我省的特有产品,小种红茶仅在此处可以生产。

明朝末年,桐木茶农发现,原料堆放久了便变红发酵发出一种特别香味,他们就用松木明火烘焙,结果制出一种奇特的外形和香味(创造了红茶制法),于是托客商出售,新产品一上市其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商家继续要货。经当地茶农们长期不断探索、改进,制作技术更加完善,品质更加优良。远销欧洲也大受欢迎,曾经被当时的英格兰皇家选为皇家红茶,并因此引发了闻名天下的“下午茶”。历史上的BOHEA就是指“正山小种红茶”,当时它是中国茶的象征。英国的一位老茶师曾说:“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

1962年,从福安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叶兴渭被分配到了建瓯茶厂工作,之后的36年间(叶老1998年退休),他的足迹踏遍闽北的每一片茶山,正山小种的发源地——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更是留下他耕耘的身影。

“那时候村民还都是使用明火在屋内烘焙茶叶,火灾隐患比较大,1962年还因此失火烧掉了3座民房。”叶兴渭来到桐木后,建议茶农们在住房外面挖坑道进行烘焙,采纳建议后的茶农尝到了甜头了:这不仅减小了火灾隐患,节省了20%以上的木柴,还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大有益于茶农的健康,这种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叶老介绍说,小种红茶的制作工序繁琐,尤其是熏烟去湿这道工序更是十分讲究,“可以说,熏烟时间的长短、火候掌握的程度直接决定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由于火候得当,改进烘焙方法后的小种红茶在品质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之后的数十年里,叶兴渭不断往返于武夷山和建瓯住地之间,参与了几乎所有的小种红茶新产品的开发、研制、鉴定工作,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弟子,现在他最年长的徒弟也已经62岁了。在此期间,闽北的十几个茶厂聘请其担任制茶师傅或技术顾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哪里有茶山,哪里有茶厂,哪里就有叶老留下的足迹。

正山小种的品质不断提高,得到了茶界专家的一致肯定,茶界泰斗张天福在2006年97岁高龄时,还专门进桐木题写了“正山小种发源地”牌匾;2003年在安徽芜湖举行的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茶叶质检 中心主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著名茶专家骆少君力推正山小种……

小种红茶品质的提升,茶农们更是成为了直接的受益者,茶叶价格连年上涨,几年时间里仅茶青就上涨几倍甚至几十倍。

2002年,叶兴渭获得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评茶师”荣誉称号,一年后,他又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称号,是至今为止闽北地区唯一一位可以考核高级评茶师的高级考评员,他是闽北首位获此殊荣的茶界专家。

正山小种红茶在闽北茶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也获得了一系列认证和奖项:2000年至今连年获得德国BCS,日本JAS和美国NOP国际有机认证;2002年3月获得中国原产地保护产品注册;2001年荣获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中国厦门国际茶文化节“五星级国际茶王”、“国际名优茶叶”;中国武夷山首届茶文化艺术节获“正山小种”茶王奖;2006年4月13日,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拍卖会上,封藏30年的50克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拍出12.6万元的天价,4天之后举行的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同类型的小种红茶就以13.6万元的价格刷新刚刚创造的纪录……

②祖耕荣:男,1964年11月生于福建浦城县,现为国家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委员、高级评茶师、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武夷山市青年研究会副会长、武夷山市对台办公室主任,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茶叶贸易客座教授。

该同志长期从事基层农业工作,历任武夷山星村镇团委副书记、书记、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武夷山城东乡副乡长、党委副书记,武夷山市茶场第二十任场长(张天福为第一任场长)。

祖耕荣先生对茶情有独钟,嗜茶,种茶,制造茶,销茶,曾代表武夷山市委下派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任民营企业助理、市场营销员,为武夷山桐木正山小种红茶的振兴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作为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TC339)委员,参与了茶叶标准的草拟和审查工作。他是茶叶届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

祖耕荣复活了桐木红茶

武夷山茶界说起祖耕荣,无人不晓。如今的武夷山茶业界,祖耕荣成了明星人物。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为桐木红茶拿到了两张“王牌”:一张是元正牌“正山小种”红茶通过德国BCS组织颁发的有机茶证书;另一张是该品牌红茶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原产地域标识。从而救活了濒临破产的元勋茶厂,同时也使桐木红茶重新焕发光彩。

武夷山元勋茶厂是桐木农民江元勋于1998年创办的企业,办厂的初衷是想利用桐木的特有优势,打出红茶品牌来。桐木农民有种茶的传统,但长期以来处于分散经营状态,习惯于传统制作方法,因而红茶一直卖不上价。江元勋做了多年茶叶,深感其苦。因此决意办一个比较现代化的龙头茶厂,引进先进制作方法,提高红茶质量,让红茶上一个档次。但是想想容易,真要做起来便困难重重。江元勋经过一番努力,是生产出了高品质的红茶。可是,等他拿到市场上,却没有人认账。上海人喝红茶,但他们只认滇红祁红还有英国红茶(其实是印度红茶);英国人是世界上最喜欢喝红茶的,可是如今他们对桐木红茶也生疏了。江元勋磨破嘴皮,跑烂脚皮,也没有多在效果。无奈之下,只得改产乌龙茶。可是桐木乌龙茶的质量,无法与传统的岩茶产地相比,搞了两年,整整积压了25吨在仓库里。再加上积压的红茶,江元勋气都喘不过来了。

问题其实很简单。在当前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要打响一个品牌,除了本身的质量因素外,还要靠种种促俏手段,包括广告炒作等等。但促销是城要钱的。假如元勋茶厂是个很有实力的大企业,他当然可以拿出一大笔资金来做广告,甚至可以在中央电视台黄金节目时里天天重复。桐木红茶如何如何之类的话。可这一招不要说元勋茶厂做不到,其它的武夷山茶厂目前也做不到。那该怎么办呢?江元勋没辙了。

不过,他很幸运,关键时刻碰上了高人。2000年初春时节,祖耕荣来了。当然,他不是以乡镇党委副书记身份,而是给江元勋当营销助理来的。说是厂长助理,但江元勋在心里还是把他当领导看,许多心里话没有马上跟他说。祖耕荣是聪明人,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企业的难题,只有解决了,茶农们才会服你。他对江元勋说:“别的就不说了,采茶季节就到,我们的机器要运转起来。”

江元勋愁眉苦脸的说:“仓库里不积压着几十吨呢。再生产了放哪里?何况,我也没有钱了。”

“没钱不要紧,我们一起想办法。”

祖耕荣说完就赶到城里,找到农业银行行长。他想,行长跟他是朋友,凭他的面子,贷个几十万没问题。果然,他一提贷款的事,行长就满口答应:“你来了,总要给你的。不过,”行长口气一转:“手续可得办清楚。”“什么手续?”“要有东西抵押。比如,房产什么的。”

这一说。祖耕荣楞了,元勋茶厂是个小茶厂,又在桐木村,根本就没有值钱的房产。而他自己,住的是公房,不能抵押。“能不能通融一下,以我个人名义,到时还不了就扣我工资。”

行长笑了:“用你的工资抵押只能贷3万。”

3万怎能解决问题?祖耕荣还想磨蹭,行长却滴水不漏了。这也难怪他,几十万的资金,不能不慎重。但是行长提醒他:“如果有别的诚信企业担保也行。”

这一说,祖耕荣灵起来,他想起内兄刚花几十万盖了一座楼房,就找他去吧。内兄是个爽快人,一听说后,马上拿出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许可证交给祖耕荣。祖耕荣很快就贷到了19万元钱。元勋茶厂停了许久的机器,呼隆隆地响了起来。

等茶厂生产走上正轨,祖耕荣立马着手解决桐木红茶打入国际市场问题。经过调查研究,他建议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元勋茶厂的名义,独立向德国BCS有机食品保证公司申请有机茶认证。如能取得这项认证,桐木茶厂的红茶就可以直接进入欧盟市场。江元勋此时对他可谓言听计从,当即全力支持,并委托他主抓这项工作。

祖耕荣后来回忆起办理认证工作的过程时,深有感触。“那一阵子,我跑上跑下,真是累极了。桐木距城区有八十公里,路况又不好,坐班车要颠簸上3个小时。有时刚刚回到城里,第二天又要赶下去。光这样跑还好,最头痛的是申请认证时的手续,麻烦极了。写报告,填表格,送样品,还要翻译成德文,还要找专家,前前后后好几次。弄到后来,差一点自己都没信心了。”

不过,最后事情还是办成了。德国方面终于派专家前来元勋茶厂实地考察。当他们看到桐木一带自然保护区郁郁葱葱的高山峻岭,清清冽冽的溪涧流水,沁人肺腑的湿润空气,一个个都陶醉了。经过对环境以及茶厂设备条件的全面检测,最后确定元勋茶厂生产的元正牌“正山小种”红茶以及奇品乌龙茶为有机茶,保护区内3000亩茶园为有机茶园,另有附近的1500亩为过渡茶园。

2001年6月,元勋茶厂拿到了正式认证的证书。别小看这一本小小证书,可是福建省目前唯一取的茶叶直销欧洲的“通行证”。凭着这一通行证,不仅销光了当年生产的100吨红茶,还解决了积压乌龙茶的出路。企业一下就活起来了。在元勋茶厂的带动下,桐木村茶业也红火了。茶农生产的茶青收购价从一千克2元提升到3元,仅此一项,就为桐木农民人均增收270元。

不久后,祖耕荣又帮助元勋茶厂从国家质检局取得了正山小种红茶原产地域保护标识。进一步提高了桐木红茶的身价。如今的桐木红茶,再也不是“长在深山无人知”,而是“如茗美人不愁嫁”。欧盟国家及国内要货订单络绎不绝。为了进一步提高元勋茶厂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祖耕荣带着江元勋,找到市委书记张建光,向他专题汇报茶厂情况,并提出重建茶厂设想。第二天,张建光率领有关单位领导,赶到桐木现场办公,解决了扩大再生产的一系列问题。一年之后,元勋茶厂正式迁入占地42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一个面貌全新,充满现代气息的企业,就这样从深山沟里崛起了。(闽北报)

八、饮茶礼仪

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饮料之一,亦为外宾所乐于接受。在办公室、家里接待来访者,茶水是必备的。专门举行茶话会招待来宾也是谈判活动中经常采用的。

为客人沏茶之前,首先要洗手,并洗净茶杯或茶碗。要特别注意茶杯或茶碗有无破损或裂纹,残破的茶杯、茶碗是不能用来待客的。同时,还要注意茶杯、茶碗里有无茶锈。有的话,一定要清洗掉。茶具以陶瓷制品为佳。

沏茶前,可事先征求客人意见,是喜欢红茶、绿茶还是花茶。就外宾的习惯,一般美国人爱喝袋泡茶,欧洲人爱喝红茶,日本人爱喝乌龙茶。

茶水不要沏得太浓或太淡,每一杯茶斟得八成满就可以了。正规的饮茶,讲究把茶杯放到茶托上,一同敬给客人,杯要放在左边。若是饮用红茶,可准备好方糖,请客人自取。

喝茶时,不允许用茶匙舀着喝,而应直接端起茶杯、茶碗喝。

上茶时可由主人向客人献茶,或由招待人员给客人上茶。主人向客人献茶时,应起立,并用双手把茶杯递给客人,然后说一声“请”。客人亦应起立,以双手接过茶杯,道以“谢谢”。不要坐着不动,任主人为自己张罗。添水亦是如此。

由招待人员上茶时,要先给客人上茶,而后再给己方人士上茶。若客人较多,应先给主宾上茶。上茶的具体步骤是,先把茶盘放在茶几上,从客人右侧递过茶杯,右手拿着茶托,左手轻附在茶托旁边。若茶盘无处可放,应以左手拿着茶盘,用右手递茶。注意不要把手指搭在茶杯边上,也不要让茶杯撞在客人手上。如果妨碍了客人的工作或交谈,招待人员要说一声“对不起”。客人则应对招待人员的服务表示感谢。

如果用茶水和点心一同招待客人,应先上点心。点心应给每人上一小盘,或几个人上一大盘。点心盘应用右手从客人的右侧送上,待其用毕,即可从右侧撤下。

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喝茶时只宜小口仔细品尝,切忌大口吞咽。遇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可用杯盖拂去,或轻轻吹开,切不可用手从杯中捞出扔在地上。

举行茶话会招待宾客时,通常在下午4时左右开始,设在客厅之内。准备好座椅和茶几就行了,不必安排座次。茶话会上除饮茶外,可以上一些点心或风味小吃。

我国旧时有以再三请茶,作为提醒客人应当告辞了的做法。因此,在招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时要注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其饮茶。

提示:请认准金骏眉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红茶 > 金针梅茶 >
电话:13859366756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