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与环境条件密不可分。茶树在长期的进化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喜湿怕涝、喜温怕寒、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生长特点。它适应在山势较高、云雾缭绕、森林密布、漫射光充分、土壤肥沃,呈酸性的环境中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30℃,最高温是45℃,最低温度是-6~-16℃,全年≥10℃的,有效活动积温一般要在3000℃以上;降水量必须在1000mm以上,相对温度在80-90%,若小于50%,新梢生长受抑制;土壤PH值在4-6.5之间,熟化层和半熟化层在50cm以上,有机质含量大于1.5%, 有效氮在10-15mg/100g,有效磷70 mg/100g,有效钾30 mg/100g的环境中良好生长。
金针梅的原料主要来源于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该区植被发育状况最为良好,保护完整,森林覆盖率高达96.3%,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由于区内保有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这里形成了协调的生物链。据调查,区内茶树虫害有50种,而茶树虫害的天敌就有72种。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没有出现病虫害成灾的现象。而在区外由于大量采伐天然林,大面积营造人工纯林,林相结构十分单一,使得许多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而灭亡,以致产生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如近年来,区外频发的马尾松松毛虫灾害,面积达数万亩,有些年份甚至还越县跨区出省蔓延几十万亩, 以致不得不动用飞机来进行灭虫。
据福建省有关科研人员在区内茶园进行的病虫害试验研究表明:许多病虫害在这里都有天敌,无需使用农药,从而保证了茶叶原料的优良品质不受化学物质的污染。这种特有的自然环境优势是其它很多茶区无法比拟的。
(一)海拔高度
这里海拔平均在1000米左右。最高峰黄岗山215 8米,是东南大陆架的最高峰,素有“华东屋脊”之称。周边海拔高度在1500米左右的山峰有110余座。山势高峻,落差极为悬殊。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逾1700米。河流侵蚀,深度可达500米以上。云雾千姿百态,变幻莫测。时而波涛浩瀚为海,时而朦胧缥缈如纱。蓬莱方丈,太虚幻境,终日云雾弥漫。“千山烟霭中,万象鸿蒙里”是再形象不过的描述。
(二)气候条件
区内年平均气温在11~18℃,全年≥10℃的有效活动积温在3500~4000℃;年降水量一般在1486~2150mm,主要集中在茶叶生长的3-10月间,相对温度在78~84%,雾日长达120天,无霜期在235-272天。雨水多,湿度大,雾日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没有冻害,十分适宜茶叶的生长。
(三)土壤状态
区内茶叶分布地带的土壤主要是红壤和黄壤。PH值在4.5-5之间,呈酸性反应;土层厚度一般在30-90cm,由高海拔向低海拔逐渐呈递增状态;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在5-9%,腐殖质含量占全土的1-4%。养分齐全,自然肥力高。
“高山云雾出好茶” 。这是自古以来,群众耳熟能详的茶谚。它说明好茶与良好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大多数名茶都产在生态环境优越的名山胜水之间。如黄山毛峰产在黄山风景区境内,海拔700-800m的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峰一带。
海拔不同,各类气候因子有很大差别。一般地说,海拔越高,气压与气温越低。降水量和空气湿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超过一定高度又呈下降趋势。山高云雾弥漫,接受日光辐射和光线的质量与平地不同,常常是漫射光及短波紫外光较丰富,昼夜温差较大。
气温和地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海拔高度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5℃。空气相对湿度则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土壤含水量由于海拔高,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蒸发量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是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因此,春季低山茶园开采早,高山茶园开采时间迟。就武夷山而言,外山茶早,内山茶迟。
茶叶的物质代谢受气温的影响。温度高,有利于茶叶体内的碳代谢,有利于糖类化合物的合成、运送、转化,使糖类转化为多酚类化合物的速度加快。当温度小于20℃时则不利于多酚类化合物的合成。气温低时,氨基酸、蛋白质及一些含氮化合物增加。多酚类化合物含量高,茶叶浓强度大;含氮化合物多,茶叶味香鲜爽,耐泡程度高。春季气温相对较低,因此春茶口感要比夏茶好。
不同海拔高度茶鲜叶中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的含量不一样。据程启坤1985年对江西庐山、浙江华顶山、安徽黄山茶叶鲜叶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少的,而氨基酸则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的。另外,一些鲜爽、清香型的芳香物质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条件下形成积累量大。(见下表)
不同海拔高度对鲜叶化学成份的影响
地区 | 海拔(m) | 茶多酚(%) | 儿茶素(%) | 茶氨酸(%) |
江西庐山 |
300 740 1170 |
32.73 31.03 25.97 |
19.07 18.81 15.4 |
0.729 1.696 — |
浙江华顶山 |
600 950 1031 |
27.12 25.18 23.56 |
16.11 14.29 10.4 |
— — — |
安徽黄山 |
450 640 |
— — |
— — |
0.982 1.632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认为:“在一定的海拔高度范围内,茶叶氨基酸的含量是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产量是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少的。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区,茶叶有较好的品质和产量。”
1995年谢庆梓对福建山地气候条件下的茶叶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认为:“闽西南海拔<1200m,闽北、闽西北、闽东北海拔<950 m是适宜种茶的海拔上限。海拔过高,不仅产量受到影响,而且鲜叶中氨基酸含量和香气成分也会下降。”与1990年曾晓雄研究结果 “海拔500-700 m高度茶叶香气中的醇类、酯类与酮类化合物含量比例较高”基本一致。现附图表以说明。
不同海拔茶叶鲜叶香气成分分类合化比例(%)
化合物 | 300m | 500m | 700m | 900m | 1000m |
萜烯醇 醇(非萜) 酮类 酯类 醛类 碳氢化合物 |
30.684 16.254 8.460 12.039 5.517 19.285 |
27.764 18.017 10.525 14.872 5.979 18.270 |
26.150 17.998 13.661 12.603 5.876 15.596 |
29.256 20.936 5.836 7.456 8.921 16.973 |
26.533 10.881 9.342 11.192 4.392 26.508 |
在光照强度对茶叶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方面,程启坤研究认为:“适当降低光照强度,茶叶中氮化合物明显提高,碳水化合物(茶多酚、还原糖等)相对减少。故适当遮光有利于碳氮化的降低,对提高茶叶品质有利。”
就红茶制作而言,用漫射光条件下生产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因含氮化合物高,碳水化合物少以及芳香性物质多等因素,因而制出的茶叶苦涩味轻,口感好,品质优。
金针梅原料主要分布生长在区内海拔750-1200米的地带, 雨量充沛,湿度大,加之森林密布,土壤疏松肥沃,日出迟,落日早,昼夜温差大,云雾缭绕,水汽交融,在漫射光的滋润下茶叶生长旺盛,芽叶壮,持嫩性好,芳香性物质含量高,氮代谢大于碳代谢,滋味香甜鲜爽,为制造珍品金针梅创造了优良的物质基础。
提示:请认准金骏眉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第十二章 红茶的保健作用 随着近代科学和现代医学对茶效用研...
第十一章 金针梅茶文化 茶文化源远流长。如从神农时代算起,...
第十章 金针梅红茶的保存 茶叶从生产到消费,有一个较长的贮...
第九章 金针梅的品饮艺术 喝酒喝气氛,品茶品文化。喝茶与品...
第八章 金针梅的品质特征及包装 金针梅生长环境好,栽培过程...
第七章 金针梅制造技艺解读 金针梅为全发酵红茶。她以适制的...
第六章 金针梅的安全低碳生产 食品是一种特殊产品。它直接关...
第五章 金针梅优良茶树品种 种好半年粮。 品种是确定品质的重...
第三章 红茶金针梅问世 伴随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生活质量的...
二、独特的武夷茶文化 武夷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