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骏眉网 > 金骏眉 > 金骏眉知识 >

繁荣背后的危机,满城尽是金骏眉

3月13日,我们来到了武夷山桐木关,这一天是桐木正山小种红茶协会成立的日子。正如武夷山市茶业局局长陈泽财所说的。“这是一个里程碑,是一件大事”。

在此之前的两年时间里,金骏眉作为正山小种红茶里一种新工艺的品种茶,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特别的热潮。在北京、上海等主要茶叶消费城市,桐木村里大厂生产的金骏眉1斤可以卖到1万多元,且价格持续走高,市场的火爆让不少桐木的茶厂卖到断货。

在销售一片红火的背后,却是市面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金骏眉”,市场热炒,茶客追捧,无奇不有……

2009年的春天,细雨霏霏,当我们离开桐木关的时候,天空却下起了小雪粒。桐木关的茶芽还没有长好。至少要等到清明时节才适合采摘,然而,我们得到的消息是,预订的春芽茶青已经卖到了1斤300元的天价。

“金骏眉”现象

当一种茶火热时,市场愈加全力追捧,讲究稀缺与独有的茶类便愈加稀缺。此谓“金骏眉”现象。

宋徽宗撰《大观茶论》之后,“黄金易得,龙凤团饼难求”,自古不乏苛求精益的历史陈案。以凤凰山上3月嫩芽采制的龙凤团饼加入了龙脑、冰片,天下皆贵之。顺着建溪逆流而上,在这片碧水丹山的后花园,在满是原始生态的山水里,空气慢慢变得潮热起来。当年正山小种全盛时“商贾云集。穷岸僻经,人迹络绎,哄然成市”的历史似乎正在重演。

金骏眉特有的蜜香与珍奇,带来了茶市的一片繁闹。在这片火热的气氛里,却常让人哑然失笑。

镜头一:人手一包金骏眉

正如福州的一位茶友所形容的,现在每到一个茶庄里喝茶,时不时就会有人带来一泡不同版本的“金骏眉”,挥手让大家品尝,但往往最后的评价差强人意,甚至有时候,那一款金骏眉与政和工夫以及坦洋工夫红茶的滋味相差无几。

在2008年的一整年里,整个金骏眉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庞大,如果以桐木关一个工厂300斤的销量计算,市场上约有3000斤的销量。即使是这样,也不可能形成茶客“人手一包”的销售数量。

镜头二:金骏眉成为叶茶

明明茶叶包装上注明的是金骏眉,但一泡开,茶味各式各样,茶香千奇百怪,有的金骏眉里居然成了叶茶。不少茶庄标榜说是二级三级的金骏眉。事实上,桐木关的金骏眉根本就不分等级的。

镜头三:茶庄里的利润大丰收

一个开茶庄的老板,以3500元的价格卖出了10斤的银骏眉。事实上,那一款非桐木关生产的银骏眉进价不足1000元,因此他可谓利润丰厚。因此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市场上总是永远有卖不完的金骏眉和银骏眉。

镜头四:酒桌之上的茶话

酒桌之上,人们也在开始讨论自己的金骏眉来源如何可靠。且不管在此背后的林林总总,足以说明的有两点:金骏眉普及了茶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向某一方向转变。不知道这是茶事的兴盛还是过度兴奋。

镜头五:金骏眉输给了银骏眉

茶庄里时兴斗茶,两个茶友碰面,一堆茶友当裁判。烧水泡茶,出汤闻香,品茶点评,一款6000元买来的金骏眉当下输给了一款3000元的银骏眉。

镜头六:四款市面上搜罗的金骏眉

A款:香气高扬。特别在第一泡的香气上先声夺人、技压群芳,但入口却有明显的苦味。在3泡之后茶味更见分晓,此时已经没有底气,没有蜜香,也已丧失悠香入鼻的韵味。

B款:香气悠远,芽毫尽显,也耐冲泡,但香气一闻却有一些松烟香,要知道,新工艺的金骏眉是追求原始茶香、不用松烟焙制的。

C款:说是一款桐木关的野生菜茶,滋味耐人寻味,有很特别的蜜香以及略带果酸的气味。但在茶当中并没有看到芽。

D款:察看干茶,条索细嫩卷曲,极为瘦弱,看上去茶芽却是单一的金黄色,入口滋味淡薄,一眼让人看穿底细。

这么贵为什么还要买?

时下的金骏眉俨然成了一枚枚闪闪发光的金币。稀奇珍贵的茶品,造就了时下的热潮,让我们听听各方说词。

A茶庄老板:市场上全面热销,说明有这种需求,物以稀为贵。它的价格是偏高了一些,但这是一种市场现象。大家要买。就会有人不断生产,也会有市场的繁荣。

G茶馆店长:如果利润达到300%,就是杀头的生意也会有人做,况且这并不会是杀头的生意。1斤进价不到300元的茶叶,摇身一变可能变成3000元,那么,市场上过分火热也就不足为奇。

F茶客:我只是想买点回去试试,偶尔有客人来的时候,可以一起品尝。如果我自己去买,一般超过2000元的茶叶,我就不敢买了。市场的热销,我猜这是一种求新猎奇的心理。

J茶客:只能说中国的市场太庞大了,但我想这种现象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C茶客:如果只是一个个别的现象,可以不足为怪;如果全社会都来追捧,我想需要去反思。茶不求贵,难在用心品味。如果不懂得茶,反倒暴殓天物了。

金骏眉追溯

最初市场上开始出现金骏眉约在2006年,但在2005年的时候,就已经有金骏眉在试生产了。根据桐木关梁骏德茶师介绍,当时他所在的元正茶业公司,应客人的要求“生产比特级正山小种还要好的茶”,2005年6月20日。他们从元正公司对面的茶山请人采了一些茶芽作为试验品,当时以50元一斤的茶青价收购,采了两斤多的鲜叶,从晚上一直做到第2天凌晨2点多。没想到第一批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就很好。第2天再继续来做,结果做坏了,毕竟单芽做成红茶是很不容易的;第3天后又尝试,后来就得到了很稳定的质量。

金骏眉与特级正山小种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用无烟的工艺。具体在萎凋与发酵的处理当中,都用了一些独到的方法,包括揉捻的过程等等。而它的滋味。也体现得更加悠细和长久,也只有桐木关的菜茶才能得到这样独特的滋味,用其它地方的茶芽,就没有这样特别的滋味。

“蜜香”是它的主要特征,而并非正山小种传统的桂圆香气,当然,它有一部分的桂圆汤香。所谓的“蜜香”。当地人也有把它形容成薯香,这种蜜香到七八泡之后依然能够停留在茶汤当中。

根据梁骏德茶师的讲述,他认为,桐木关的金骏眉,首先是蜜香,其次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即干茶样每个芽都有3种色彩,金、黄和黑色三者并存,这就是用桐木关当地奇种(菜茶)为原料才有的结果。最后,茶在每一泡的时候都会有蜜香出现。

采摘金骏眉的时间一般是在清明后三四天。当然根据当地的气温还要有所调整。一直到立夏前后几天开采的茶芽,其底质都是不错的。如果到了6月初,采来的茶芽做成金骏眉,其汤水就会薄很多。银骏眉一般是在谷雨后才开始采制。传统的正山小种,按惯例是在立夏前3天开始采制。

大多茶人比较认同,用菜茶制成的正山小种确实风味独特。因为菜茶的生长环境更加生态和自然。据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的会长刘国英解释:所谓的菜茶,指的就是自然生长的有性繁殖群体。这样的菜茶,当地也叫奇种,会随着不同的生长环境与生长年份慢慢发生变异。

“金骏眉”神话背后

追捧顶级好茶,攀比的主角大多是玩家。但在金骏眉这儿,更多是为了显示茶主人的身份。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乡镇上人们结婚,一定要把缝纫机、自行车等嫁妆拿到大街上游走一番,以显示家境之富实。在人与人的相处之间,这种微妙的比较与自我展示从来没有停止,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在演变着。

对于茶人来说,最关心的是,这种市场的热度会持续多久,如果希望这个产品与产业都能够健康和持续地发展下去,我们现在需要去做些什么?

本来,市场监控与消费者的成熟以及市场的有序透明三者需要相辅相成,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缺一不可。行业越热,越需要冷静的思考。

利润是魔兽

如果以桐木关的菜茶作为原料,约4斤的茶青才能制成1斤干茶,这样金骏眉的成本就会很高,独有的生态环境,也会让茶的品质更好。然后,众所周知,在武夷山周边有许多的茶山,在利润的驱使之下。都不排除它们以桐木关金骏眉的面目出现。

在追逐利润的背后,可以看到世道人心。现在,商业的传奇已经越演越夸张。泡沫的故事从来没有停歇。在光彩夺目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光怪陆离的故事。

300多年前,正山小种就为世界瞩目。“武夷茶色。红如玛瑙,质之佳过印度,锡兰远甚,凡以武夷山茶待客者,客必起立致敬”。“近世以来,虽因制法不良,不无受印度、锡兰、爪哇、台湾地区各茶之影响,然因土壤之宜,品质之美,终未能攘而夺之”。到今天,我们还可以保证它的纯正与甘美吗?

当暴利成为一个导引器的时候,人心也就不安于平和恬淡的家园,却在风口浪尖之上跳舞歌唱。

最大的问题:没有标准

什么叫金骏眉?行业没有尽快给出标准。作为专业的媒体,《海峡茶道》杂志已经连续多期刊登专访正山小种金骏眉的文章,也许我们的声音还需要加强。

在最早生产金骏眉的元正公司产品包装罐上面,是这样来表述金骏眉的:“金骏眉是采摘于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采集芽尖部分,由熟练的采茶女工手工采摘。1天女工只能采芽尖约2000粒,结合正山小种传统工艺,由师傅全程手工制作,每500克金骏眉需7~9万颗芽尖。”

由此可见,金骏眉是由其稀缺性与优良的特质决定的。首先,茶青选自桐木关千米的高山之上;其次所选用的是当地野生菜茶,采摘时间还最好是谷雨前后、非雨天时人工采摘的单芽;最后由熟练的制茶师以特别工艺手工制成成品。

火热市场之后的冷思考

值得高兴的是,武夷山当地的主管部门与茶厂对市场有更理性的思考。在武夷山,我们听到了这些声音。

陈泽财(武夷山市茶业局局长):要把文化做好,质量上精益求精,这是生命和源泉。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

刘国英(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历史以来正山小种就是外销,最近几年才在国内打开市场。渐渐大家明白中国才是最大的市场。茶产业是一个阳光、可持续的产业,从业者是一种幸福。因此,在茶叶热销的今天,我们更要把质量做好,通过茶文化培育,市场带动,才会有更好的前景。

江元勋(武夷山元正茶业公司董事长):产业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在繁荣的同时,大家形成一种共识:好的品牌首先是品质要稳定;品牌还需要有文化的积淀。大家要有保护品牌的意识。如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那么市场要不了几年就会下滑,这种危机感大家都应该有。还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监控,不能一味追求产量。

邹新球(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委书记):我为正山小种的历史震撼和自豪。在原来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发源的小种红茶能够成为世界红茶的鼻祖,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正山小种由荷兰通过海运传到欧洲,到明年就是整整400年了,因此,我们要保护这一个品牌,桐木正山小种红茶协会要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市场会涌现标杆的品牌,今天的桐木关也正在像100多年前一样热闹。我们能做的是。要维护传统的工艺,不要失去传统的优势,绝对不能粗制滥造。

詹梓金(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正山小种的热销和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市场热的背后,大家更需要有冷的思维。如果为了市场需要到处收购外山的茶叶就不行。在热的过程中,市场的乱象是难免的。所以,要通过科技含量的提升,另外在品牌建设方面,比如可以通过一些龙头企业的带动,来打造一个统一的形象。市场不是“万岁”,但我们希望它能够保持得长久一些。

编后语:

到目前为止,金骏眉的标准只有企业自己印在产品上的说明。另据了解,“金骏眉”已被人抢先在工商局注册为茶叶的商标。

从真正意义上说,“金骏眉”并不是一个商标,它应该是精加工的茶叶品类,就像绿茶当中的龙井一样。如果不能实现商标的保护,那么桐木关协会能做的事情就是,申请中国地理标志关于原产地的保护。当前,桐木关已经成立正山小种红茶协会,相关的标准制定与申请原产地保护的程序也正在努力当中。

另外,我们也看到,茶本身就是一种很特别的商品,即使有了标准,也仍然会有市场监控的空白。因此,在将来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品牌的塑造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品牌,就代表了企业的良心与产品的品质。在群雄并起的年代里,谁能得到大众的认同谁就拥有了广阔的前景。

100多年前,著名茶商梁炳基的茶庄几近垄断了整个桐木关正山小种的市场。当时,他们驻桐木关的茶厂约有百家,几乎每个山头都有他们的粗制工厂。其生产的正山小种红茶是完全的正山货,品质优异,每年新茶上市在福州竞价拍卖时,卖价往往最高,其家族经营红茶获利巨万。注重产品品质以及文化积淀,加上市场渠道的拓展,企业与产品才能活得最久。

我们写下这样一篇反思的文章,或许对过热的市场仅能起到扬汤止沸的作用。行业越早冷静下来越好,我们需要更加生态和自然的环境,茶界不需要暴利和暴涨急跌,需要的是越来越稳步前进的速度。为此,任何一个从业者都有责任变得理性和正直。

而对于普通的茶人来说,却不妨换一种活法,

懂茶显得更加重要,以茶修身才是茶道的本义:品茶本来是自得其乐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你天天愿意陶醉在10000元买来的大叶红茶的光环里面,这也是一种我们无法干涉的活法,但我们建议,换一个清凉点的环境,品一品真正让身心愉悦的好茶,应该更美好一点点。

 

提示:请认准金骏眉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电话:13859366756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