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闲饮茶已成风尚,好友相聚除了一同品茗,话题之中也常常出现关于茶的种种。近日闲暇翻阅几本与茶有关的书籍,突然发现这盏中之物不仅得天地之精华更是对历史影响颇深,一杯清茶让四方来朝的“宾客”见识了天朝上国的博大精深,亦改变了几个国家命运乃至时代的变迁,当真有些成败萧何之感。几番斟酌,将其梳理出来,聊作茶友们品茗闲话之谈资。
如果一个闽南人同一个英国人聊天,怎么套近乎呢?他应该会先问:“Would you like tea?”因为英语的“Tea”就是从闽南话的“te”借用来的。这种说法得到了语言学界的公认。为什么一种地方方言能进入英语的词汇,从局限于中国东南沿海一隅的方音衍变成为当今国际性的语音呢?其实在历史记载里,我们可以找出一些颇有意思的线索和答案来。
欧洲人的书中最初出现有关茶的记载,是他们通过海路到东洋以后的事。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游记丛书》通过波斯商人之口,提到了中国茶叶。克鲁兹也是较早向欧洲人介绍中国饮茶风俗的欧洲人,并且是较早将“cha”音带入欧洲的欧洲人。在今天葡萄牙人仍把“茶”这种饮料称为“cha”。有的学者推测,较早时期,茶传到欧洲的一条路径是葡萄牙人从广州经海路带到葡萄牙。其原因有二:一则葡萄牙是当时的航海大国、传教中心,其商人、水手、教士、军舰的足迹已步入南亚而至中国;二则克鲁兹所到的华埠仅为广州,而广州人称茶便是“cha”。
但是,中国茶大量传向欧洲应在明末以后,主要是从福建闽南地区经海路输出的。学者们曾提出了若干种说法。吴孟雪、曾丽雅说与当时的海上强国荷兰、法国有关。1601年,荷兰商船首次来到中国,茶叶从此就随着瓷器由荷兰商船输入欧洲。荷兰人开饮茶风气之先,但荷兰人不称茶叶为“cha”或“cia”,而是“Thee”,这是因为荷兰是先同福建进行直接贸易,福建人称茶为“te”,当时还不知茶为何物的荷兰人便直接按音命名之。随着茶叶从荷兰流向法国、英国,这一命名已成固定习俗,法国人称茶为“The”,英国人称茶为“Tea”。(见《明代欧洲汉学史》)
庄为玑、徐晓望则说与英国有关。17世纪,英国开始兴盛饮茶之风,他们所喝的茶叶是福建生产的红茶。生产于福建的武夷山区与安溪茶区。当时只能在福建购得,所以,厦门成为最早的英国输出茶叶的口岸。相传英国人对茶叶的称呼,即起源于厦门。(见《妈祖的子民》)
另据台湾旅美学者汤锦台先生的观点,17世纪初荷兰人循葡萄牙人的踪迹来到东方,最早立足在印尼爪哇岛一带,从当地的马来土语了解到茶叶一词,而马来土语中“茶”的读音就是从早先航行到那里的闽南商人的话语借用的,荷兰人就直接沿用了闽南音“te”。荷兰人将茶叶贩往欧洲,获得丰厚的利润,并影响了西欧各国,饮茶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故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典、丹麦、挪威等国的语言中,也借用了荷兰语的读音,而究其源流都是从闽南商人那里来的。
无论“茶”的读音是荷兰人影响了英国人,还是英国人自己为之,学者们的说法略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不论是荷兰人还是英国人,将中国茶叶传入欧洲的路径都是通过闽南人和以闽南为口岸进行茶叶贸易,并以闽南方音命名之。随着英国的强大和扩张,英语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闽南方言的“te”也摇身成为英语的“Tea”传遍全世界了。
接上一话题,为什么当时荷兰人、英国人选择运出中国茶叶的口岸是厦门而非广州?其原因需要从当时的一些历史背景讲起。
在欧洲人开辟了通往东方的航路之后,葡萄牙人是最先进入中国海域进行海上贸易的。随后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荷兰人企图结束葡萄牙人独占中国海上贸易的优势,于1604年和1607年两次试图在广东同中国贸易,结果两次都被占有澳门地利优势的葡萄牙人的阴谋所破坏。不甘心的荷兰人1622年攻打澳门,但仍以失败告终,于是,他们转向澎湖乃至台湾进发,并窃据了台湾南部,作为同中国、日本、欧洲进行海上贸易的据点。因此,厦门以自身区位的优势,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大陆商人同荷兰人进行海上贸易的口岸。不过,荷兰人在1662年被郑成功逐出台湾,从此他们逐渐丧失了对中国海上贸易的影响力。
清廷统一台湾后,开放了四个口岸,分别是广东的澳门、福建的漳州、浙江的宁波、江南的云台山。在管理上,清廷对广州、澳门的政策,与对厦门的政策是不相同的。清廷规定广东允许外国商船来华贸易,而福建只允许当地商人海外贸易。由于漳州不在沿海、交通不便,于是,福建对外贸易港口逐渐转向九龙江口的厦门。因为福建只允许厦门一口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所以厦门成为福建海商的会聚之地,其中包括来自台湾的商人。从康熙开禁时起,英国东印度公司就一直在江浙闽粤四省沿海一带“试探”想寻找一个最理想的突破口,他们认为广州、澳门贸易中的索费太重,增税太苛。168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快乐号”前来厦门。要求恢复贸易,经过5个月的谈判,他们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1685年, “中国商人号”在厦门买到“特优茶叶150担”。此后。英国人渐渐成为厦门最重要的客商。在乔治一世时期,中国茶进入伦敦市场,饮茶风尚逐渐在英国流行。
福建是茶叶的重要产地,红茶和乌龙茶都得到了英国人的喜爱,所以英国人以厦门为口岸,可以就近购得茶叶,交易成本自然低廉。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廷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了中国开放五口通商,即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什么福建一个省竟然开放了两个口岸?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英国人对武夷茶的生产进行了相当详细的调查,他们知道武夷茶生产于闽江上游的崇安县境内,若从武夷山运茶。最方便的道路是顺江而下,直达闽江下游的福州口岸,英国商人可以直接从福州运输茶叶,这比绕道广州要节省许多费用,因此英国人坚决要求在福州通商,并迫使清廷在签订《南京条约》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17世纪,茶先后到达荷兰、俄国、法国、英国。在此之前,英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咖啡的王国,但茶叶的品质很适应英国人颇为自豪的绅士性格。据传1657年伦敦有家极有名的嘉拉惠咖啡店,曾经张贴出一张广告,上写“可治百病的特效药――茶!是头痛、结石、水肿、瞌睡的万灵丹!”从官到民,从上流社会到市井百姓,饮茶逐渐成为英国人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每天上午10时半和下午4时的饮茶习俗,成了英国人生活中雷打不动的制度。这个岛国的人民成了世界上的饮茶冠军。
早先,英国的茶叶依赖于从中国进口。18世纪70年代,英国每年的购茶量占了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33%,到19世纪初达到80%,这是英国购买中国茶叶数量的顶峰,其后在美国的激烈竞争下才有所减弱。英国东印度公司也从茶叶专营中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利润,自1781年至1870年,其利润所得一直保持在100%以上。
茶叶贸易增加了英国的国家财政收入,从1814年到1 837年之中,共收入茶叶税82640531英镑,平均每年征税3443355英镑,占英国税收总额的1/10。茶叶贸易促进英国成为西方世界的贸易中心,推动英国航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英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上强国。
故事讲到此,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这高潮就要来临,小小一片茶叶把渔村变为了贸易重镇,将一个岛国推向了海上霸主的位子,那这淡淡清茶还改变了哪几个国家的命运呢?请看《茶叶那些事儿》下回分解。
上期说到,因为茶,一种地方方言能进入英语的词汇,从局限于中国东南沿海一隅的方音衍变成为当今国际性的语音;小小一片茶叶把渔村变为了贸易重镇,将一个岛国推向了海上霸主的位子。那这淡淡清茶还改变了哪几个国家的命运呢?精彩就在本期为您呈现。
前文提到,从17世纪开始。饮茶在英国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但是英国本身不产茶,所以他们只能把眼光盯住中国,为获取茶叶,谋取利益,可谓煞费苦心、不择手段。
1792年9月,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勋爵带领一支庞大的外交使团前来中国。使团名义上是为乾隆皇帝80寿辰祝寿,实际目的在于同中国通商。乾隆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接见了英国使团。并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其中茶成为不可或缺的赏品。据史料记载,对英吉利国王有三番赏赐。第一次赏赐的茶有普洱茶八团、六安茶八瓶、武夷茶四瓶。第二次、第三次加赏中,各有武夷茶十瓶、六安茶十瓶。乾隆帝对英国使团正使、副使及随行文武官吏的赏赐品中也都有茶。可见清政府是了解英国人好茶的脾气的。但是。出于“天朝上国”闭关自守,万事无需求人的心态,乾隆皇帝没有理会英国的通商要求。英国使团最终只能悻悻而回。不过,英国使团并非一无所获。有两件事足堪一述,发人深省。
一是马戛尔尼勋爵顺手牵羊,将茶叶带出中国。马戛尔尼返英路线,是从北京走旱路到广州再走海路,在经浙赣交界处时,马戛尔尼别有用心地向陪同的新任两广总督长麟提出,允许使团随意采集植物标本,并带走一些茶树苗和种子。当时的两广总督长麟根本没有专利保护的意识,很慷慨地答应了。事后,马戛尔尼在一封信中说:我想弄几株优质茶树的树苗。多亏广州新任总督的好意,我与他一起穿越了中国最好的茶叶种植区,我得以观察和提取优质样品带到加尔各达。
正是由于马戛尔尼顺手牵羊,将中国茶叶带往加尔各达送给英国东印度公司(该公司是英国使团的金主。承担了此次出使费用)。东印度公司在当时的印度领地孟加拉、加尔各达植物园种植。并向全印度所有的苗圃送去中国茶苗的后代,再与本地野茶杂交,形成今天的印度茶种,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印度已成为全世界出口茶叶量最大的国家。
二是马戛尔尼摸清了清朝的虚实,为英国日后侵华战争播下先声。在从北京到广州的途中,英国使团借口购买商货,沿途搜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风俗习惯方面的情况。他们观察到,清政府政局不稳,国内矛盾尖锐,科学技术和工业极其落后,军队更不堪一击。大清帝国表面似兴盛富庶,实际则是一副衰败和贫苦的臭皮囊。50多年后,当年英使团秘书斯当东的儿子小斯当东担任国会议员,就极力叫嚣要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而英国政府也实践了他们的梦想。
世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个重大事件,影响了两个大国的命运,一个是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结果是中国战败,从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一个是1774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结果是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并逐渐成为超级强国。细究其来,这两个重大事件,竟然都与茶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先说中英鸦片战争。据史料说,到17世纪末,英国平均每年大约运进20000磅茶叶,主要来自印度,由中国帆船运到那里的。
英国人向中国买茶付出了大量白花花的银子,从1761~179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付出的货款达19,940,592英镑,折合白银59,821,776两。但英国人的强势商品纺织布料却不为中国人所接受,由此造成对华贸易上的巨大逆差。英国商人于心不甘,于是干出了伤天害理的损招――向中国贩卖鸦片。最初,鸦片是以一种药品输入中国的,但人们吸食后,极易上瘾,于是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平衡英国对华贸易的“逆差”,英国当局也支持鸦片贸易。在乾隆朝中期,每年大约输入1000箱左右,嘉庆朝增至每年4000箱左右,至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竟达40000箱以上。鸦片源源不断流八中国内地,造成烟毒流布,大量文武官员、市井百姓都染上了吸食的恶习,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还造成了白银的大量外流,仅1830年~1840年,每年流出银元1000多万。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痛心疾首地呼吁:如果对鸦片不采取严禁措施,则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鸦片泛滥成灾的祸害震动了道光皇帝,1839年,他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坚决果敢地厉行禁烟,由此触犯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1840年4月,英国政府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的巨大优势,英国打败了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迫使清廷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国门也随之被撬开。
再说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的前身为英国统治的北美殖民地。其居民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其中以英国人为最。英国人饮茶的生活习惯,也随着英国移民的迁徙带到了北美大陆。1690年,北美殖民地东北部的波士顿就出现了第一个中国茶叶代销点,饮茶慢慢也成了北美殖民地千家万户的习惯。当时有人曾经写下日记:“在北美人们饮用茶水,就像法国人喝酒一样,终日不能离口。”1772年末,英国政府授权组建的东印度公司濒临倒闭,英国首相决定从茶叶销售入手挽救该公司。1773年5月通过“茶叶条例”,允许该公司直接向北美殖民地输出茶叶。殖民地的商人们认为,他们被一个享有垄断权的强大公司拒之于竞争市场之外,决心进行抵抗,殖民地遂爆发了对东印度公司茶叶的抵制。1773年11月,当东印度公司的3艘茶叶船载着342箱茶叶运抵波士顿时,8000波士顿人集会,要求茶船离港。12月16日夜晚,50多名波士顿人悄悄登上茶船,将342箱茶叶全部倒八大海中。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历史学家们认为,“茶叶”成了促进美国独立革命的催化剂。约翰・亚当斯在日记中曾写道:“销毁茶叶这一壮举是何等的英勇果敢,何等的坚毅不屈。它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我敢断言,它将开创一个历史的新纪元。”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证实了亚当斯的这一预言……
16世纪起,一杯清茶向世人展现了东方古国的魅力,而它那若有似无的清韵更是令世人所着迷。因为它,天朝上国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它,安逸的岛国变成了海上霸主;甚至因为它,改变了东西方世界的格局……如今,它已经跻身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成为全球的宠儿。又是一季春来到,嫩绿的茶芽在春风里摇曳,满园的清新向我们述说着它的传奇,令人不禁想问一句:这曼妙的精灵还将在历史里留下怎样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提示:请认准金骏眉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茶,素有国饮的美称,自神农氏时代发现和应用了茶,经过唐朝陆羽...
陆羽《茶经》写于780年。陆廷灿《续茶经》初创于武夷山,完成于...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不断地向外传播...
茶,乃人在草木间,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同时,综观中华...
中国民间,素有无茶不成礼之说,客来敬茶正是中国人自古以来...
事茶有年,期间读了一些跟茶史有关的书,也加上自己偶尔跑跑...
茶为国饮。 中国人发现茶、利用茶的历史几乎同中华文明一样璀...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茶产业与茶文化全面复兴,向世界...
事茶有年,期间读了一些跟茶史有关的书,也加上自己偶尔跑跑...
目前我们最着急的是茶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