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卢明基拿出自己做的金骏眉送给张老品尝时,他却说:“以后不要做这么好的茶了,很浪费,要做百姓喝得起的茶。”
37年,只为一叶茶
“来泡一款前不久刚做的红茶吧,”卢明基从牛皮纸袋里抓了一把茶,扔进盖碗。
这一时节,绿、白、红茶早已结束,而乌龙茶季却还在进行时。制作乌龙茶,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尤其是做青,既费时费工,又耗体费神,通宵乃家常便饭。就在昨晚,他刚把一批新采的茶青付制,听说我们要来,便跟拉着人字拖,风尘仆仆地从南阳镇的茶叶加工基地赶来,甚至连衣服也没来得及换。
尽管做了一宿的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半点疲惫,总是挂着憨厚质朴的笑容,加之干脆利索的平头,显得精神饱满。做茶,常人看来是个累活,而在他心目中,却有莫大的快乐。这件“乐事”,他一干,就是37年!
“听我妈说,她第一次见到卢师傅时,又黑又瘦,穿着一件不太合身的衣服,衣角还是破的,满头满脸的茶毛,连鼻孔里都是,‘太丑了点’。”卢明基的女儿卢婷婷说。“因为他勤劳肯干,用现在的话说是‘经济适用男’,加上当时茶站又是公家单位,就嫁给他了。”卢婷婷打趣说,“要说卢师傅没做茶,恐怕就没我了。”在她的童年记忆中,总是飘飞着黄色的茶毛,而父亲的形象也总是“灰头土脸”,然后满嘴说着“杀青揉捻压重摊晾”这些她 “听不懂的话”。
卢明基是斜滩人。这里产茶的历史基本可以与寿宁县见诸记载的茶史划等号。19世纪中叶,斜滩制茶业已十分发达。至上世纪30年代,这一带商贾云集,成为茶叶加工、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一箱箱的茶,藉由便捷的水路,运往福安赛岐,销往海内外。“风烟团一市,茶香绕干家。”茶业的兴盛,给这个小镇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曾一度有“闽东小上海”之美称。
其实,茶于斜滩人而言,既是生活日常,也是一门手艺、一项生计。生于斯长于斯的卢明基,自幼便是“泡”在茶里长大的。1981年,他考入闽东技工学校寿宁分校(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前身)的茶叶专业。这一专业的学生,在该校史上是首届,也是唯一的一届。
两年的学习生活,一晃而过。全班49名学生,只有他独自一人朝青青茶山坚定地走去,而其他同学,要么转行,要么下海,要么从政,“没一个做茶的”。
这一枚看似稀松平常的叶子,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能让他用近40载的生命长度去追逐?
不做茶,手就痒
如同饮茶是许多人的嗜好,做茶是卢明基的最大爱好。“如果不做茶,我的手就会‘痒’。”他坦言。
1983年,初出茅庐的他,成为县茶叶收购站里的一名技术员,王要负责把茶叶按标准样进行审评、分级、归堆。审评是对制茶过程的追溯,从中发现制茶工艺的优缺点,并作出客观的分析与评判,为改进制茶工艺、提升茶叶品质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因此,审评者一定是深谙制茶技术的。
在多年的茶叶审评工作中,他不仅练就了一套敏锐的感官,还潜心“钻”进每一泡茶里,探究每种茶制作工艺的来龙去脉及其精髓,且力求吃透,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他做茶似乎有瘾。他只要见到一个新品种,都想试一试不同的制法,看看做哪类茶品质最合适。”随行的县茶业局司机金师傅说。自1997年创办“天福缘”茶厂以来,他就不断尝试综合运用不同茶类的加工工艺来开发新产品。
他给我们泡的这款“金牡丹”可视为“代表作”。从外形上看,几乎与闽北乌龙茶别无二致,乌褐带绿的条索,看起来壮实紧结,落入白瓷盖碗时,发出清脆的声响。嗅干茶,清纯的甜香里糅着点草木的清新气息。出汤后,香气颇为惊艳。那是浓郁饱满的熟果香,使人联想到甘美多汁的热带水果,隐约间还有点细腻的花香。汤色呈明快亮丽的金红色,宛若日落时分的晚霞之色。入口,汤感醇爽柔滑,甜香随茶汤在舌面弥散开,喉底倍感清润。
“这是用高香乌龙茶新品种‘金牡丹’做的,原料采自雨前的一芽二三叶。”他介绍说,较之常规的红茶制法,它的发酵度会稍轻一点,而要把“金牡丹”高香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通过融入乌龙茶的做青工艺来实现。卢明基把这款茶的制茶过程分作两段:前半段是闽北乌龙茶制法,后半段则是白茶的轻发酵。“由于原料偏老,做青时就重萎(凋)轻摇(青),摇青次数2一3次。”发酵度轻,叶底就表现为红绿相间的“花青”,这一现象,通常被视为发酵不足,而卢明基却能恰到好处地使茶寻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这也是他最见“功夫”的地方。
“他就是一枚勤劳的农民,而且还很认真、任性。”卢婷婷说。譬如,到了“二春”,金观音、金牡丹和福云六号的茶青基本一个价,多数茶厂都是将它们拼在一起做。卢明基却是加价收购茶青,分品种制茶,纵是量少,也不伯麻烦,“一点点试着慢慢做”。一年当中,他只做春茶和少量的秋茶,因为他始终相信,过度采制势必会影响茶树内合物的积累,影响来年春茶的品质。所以,春茶季一结束,茶厂就关机关门,给足茶树休养生息的时间。
无心“天福缘”
早在十多年前,卢明基就凭借精湛的制茶技术,被授予“宁德市十佳制茶能手”。于是,在他手中,诞生了不少好茶。这些茶涵盖了绿、白、青、红、花五大茶类,其中有些茶还在省内外各种名优茶评比中名列前茅,卢明基也因此被人称为“得奖专业户”。
2009年,夭福缘选送的“金骏眉”在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夺得桂冠,此后又连续两年(2011~2012年)蝉联“中茶杯”一等奖。2014年,他的手工乌龙茶荣获“都匀毛尖”杯全国手工制茶大赛金奖。2015~2017年,他制作的“寿宁高山红”连续两届将“中茶杯”一等奖收入囊中。2016年,他手作的红茶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教学用茶红茶类新工艺红茶。
此外,他作为县茶业局的农艺师,还在茶叶生产加工标准化建设及技术提升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积极为当地茶农增收致富提供帮助。“就像这款金牡丹,在寿宁,他算第一个试制花香型红茶的,现在很多茶厂都在做,带动了全县的茶产业,特别是这几年价格看涨,茶农腰包也鼓了许多。”
也许。有人会问“天福缘”是因茶界泰斗张天福而得名的吗?
尽管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但他也的确因茶而与张老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回忆说,8年前(2010年),张老曾来厂里参观。喝茶的间隙,他想请张老给茶厂题幅字。“他当时没做任何表态,可能是看到厂名跟自己的名字很相似的缘故吧,我想也就作罢了。”后来,情势却发生了逆转,“没想到他竟然欣然提笔!”。“他说,他之前题写过的招牌,不是‘茶业’,就是‘茗茶’,‘佳茗’还是第一次见到。”卢明基指着墙上的张老墨宝说道。制佳茗,是所有制茶师追求的目标与理想,也是张老一生事茶的初心所在。
临行前,当卢明基拿出自己做的金骏眉送给张老品尝时,他却说:“以后不要做这么好的茶了,很浪费,一定要做百姓喝得起的好茶。”这句话,卢明基一直铭记于心。就在当年,他与全厂员工共同制作的“福寿眉”荣获中国茶叶学会首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
“‘福寿眉’是红茶,它之所以获奖,除了工艺好,还在于它是一款百姓茶。”卢婷婷说。根据评比要求,参评的茶必须是“一芽二叶或同等嫩度对夹叶及以上”,举办比赛的目的也正是“旨在促进优质茶品质提升,使普通百姓能够喝得起茶,喝得到好茶”。而且,活动评审团的组成,除了专家,还有消费者,“有普通消费者的参评,这在各大名优茶评比中颇少见的”。2012年、2014年,它又分别再获特、一等獎。连续三届的斐然成绩,使“福寿眉”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金奖”,而要获得这一殊荣至少需要6年时间,获奖率仅7%,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获金奖不仅是对茶品、制茶工艺的认可,也是对百姓茶口碑的认可。
不知不觉,茶已泡了十多道。茶味虽淡,但浓郁的果香依旧。他握杯深嗅,目光却在“佳茗”二字上停留了许久。
提示:请认准金骏眉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新生代茶界网红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