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武夷茶叶,从它开始现身,就一直受到世人的追逐、茶人的推崇、文人的礼赞、国外友人的膜拜。随着人们对茶认知度的提升,武夷茶叶更是光芒四射。福建武夷山茶何以无穷魅力?
(一)武夷茶叶历史久远
武夷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汉时,传言汉武帝得知武夷有好茶,即令建洲太守搜寻并将其纳入贡品。唐朝被载入史册,距今一千一百多年前,唐朝的孙樵、徐夤,以武夷茶叶为主题所做诗文《送茶与焦刑部书》、《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最早记录茶事活动的茶文、茶诗。宋代丁渭、蔡襄、苏轼、董天工、范仲淹、朱熹等文人墨客、达官名流,纷至沓来,武夷茶叶名声大振,驰名天下。元大德年间,武夷茶叶已与建瓯北苑茶并驾齐驱,被誉为“茶中仙子”,秀于茶坛。皇家在福建武夷山建造“御茶园”,督制“贡茶”。据明万历年间《建宁府志》记载,明初福建武夷山贡茶就达548斤。清光绪年间,贡茶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开始走向世界,香飘欧洲及东南亚各国,在英国成了王公贵族竞相追逐的珍品。
(二)生长环境得天独厚
福建武夷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8℃,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916.4毫米。九曲溪、崇阳溪、黄柏溪三条溪流和峰峦、沟壑、丘陵相互交错,山间常年云雾弥漫,日照时间短,散射光漫布,空气相对湿度在78%,无霜期255天,无冻害风害。独特的区域气候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武夷山印象大红袍演出
陆羽《茶经》:“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福建武夷山之土壤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砂岩、贡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成岩。茶园成土母岩由火山砾岩与页岩组成,土层深度在1米以上,PH值在4.5-5.2之间,腐殖质含量在1-4%,呈酸性,十分利于茶树的生长。
独特的气候,适宜的土壤,优良的自然环境为武夷茶叶生理和生化过程的物质代谢创造了稳定的生态环境。构成了武夷茶叶鲜叶自然品质优异的外在因素,造就了武夷茶叶优良的内质和独特的“岩骨花香”。
(三)茶树品种资源丰富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福建武夷山茶树的品种多属于有性繁殖系,在漫长的栽培选育过程中,演变出了性状各异、品质不同的众多单丛、名丛和品种。福建武夷山单株选育命名自宋代开始,经历10多个世纪,现有名丛近千种,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1942年林馥泉先生对慧夗一带茶树品种进行调查,发现有830种,列出“花名”就达286个,是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武夷茶叶,在世界茶树植物学分类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长期以来就是以“武夷”的英语翻译“Bohea”来命名,被称为武夷种(thea,bohea)、武夷亚种(ssp,bohea)或武夷变种(var.bohea)。
(四)制作工艺独特、品质优异
福建武夷山茶农在漫长的茶叶制作过程中,从名传一方的蜡面、研膏、龙团凤饼、石乳、先春、武夷松萝,总结创造出了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独特的制作工艺,并一直传承完善至今。我国茶叶泰斗陈椽教授研究,著文说:“武夷岩茶,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人民雄视世界”。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术”作为唯一的茶叶类项目,列为中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茶圣吴觉农研究认为:“产制了武夷岩茶的福建崇安,又产制出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烟小种)”(引自《茶经评述》)。程启坤在《中国茶经》中记述:“最早的红茶生产是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的”、“自星村小种红茶创造以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可以说福建武夷山不仅是乌龙茶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红茶的发源地。优良的福建武夷山生态环境、丰富的茶树品种和独特的制茶工艺,造就了武夷茶叶与众不同优异的品质。《本草纲目补遗》中载:“诸茶皆性寒,惟武夷茶叶性温不伤胃”。大红袍绿叶红镶边,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甘泽清冽,舌底生津,馥郁幽兰,驰名中外。有“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兼红茶绿茶之长”。
星村产正山小种红茶在清朝盛誉欧美,《崇安县新志》载:“英吉利人云:武夷茶叶色红如玛瑙、质之佳过印度、锡兰远甚,凡以福建武夷山茶待客者,客必起立致敬”。
沿着万里茶路走遍中国
(五)武夷茶叶是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使者
武夷茶叶对外交流自明朝就有记载,先是远销华侨居留地,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地。许多学者研究认为1610年运往欧洲的第一批茶叶就有武夷茶叶。此后,荷兰、瑞典、英国等国的东印度公司,先后将武夷茶叶从海上运往欧洲、美洲各国,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中叶五口通商后达鼎盛时期。许多欧美人是喝了武夷茶叶(Bohea)后,开始了解中国,也是因为有了武夷茶叶而有了红茶的称呼,从而演绎出“下午茶”的红茶文化。
福建武夷山下梅村作为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更是忠实地见证了1782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前后,武夷茶叶从陆地远销俄罗斯、欧洲的一条万里茶路的茶文化交流历史。至于福建武夷山的茶树品种,武夷岩茶和红茶的制作工艺,外传到印度等地,乌克斯(美国)著的《茶叶全书》有具体的记述。武夷茶叶在清中期前曾代表着中国茶频繁对外交流的记录,也已载入中国茶史。
(六)武夷茶叶文化博大精深
《福建武夷山志》云:“名山胜景必因人而传,名山、名水因名人而益著。”山水是这样,名茶也是这样。没有名人的推崇,再好的茶叶也只是好茶而已。福建武夷山优越的人文环境,为福建武夷山茶成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福建武夷山市政协肖天喜主编的《武夷茶叶经》载:唐至清朝,文人墨客、茶人雅士为武夷茶叶作诗词至少在200首以上;近、现代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徐夤《尚书惠蜡面茶》、范仲淹《和章珉从事斗茶歌》、苏轼《荔枝叹》、白玉蟾《水调歌头.咏茶》、朱熹《茶灶》、释超全《武夷茶叶歌》、乾隆《冬夜煎茶》、周亮工《闽茶曲》等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咏武夷茶叶的千古名作。而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赵孟頫的《御茶园记》、王复礼的《茶说》、陆廷灿的《随见录》、袁枚的《武夷茶叶》、梁章钜的《品茶》、连横的《茗谈》等都成了记录武夷茶叶的传世名篇。此外还有描述“斗茶”、“功夫茶”的品饮艺术,以及流传于民间的茶俗“喊山”、“祭茶”、茶故事、茶歌舞等,都进一步丰富了武夷的茶文化。
提示:请认准金骏眉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武夷“茶二代”金骏眉《海峡茶道》
下一篇:武夷山金骏眉的品饮艺术概述
1650年,英国第一家咖啡馆在牛津开设,咖啡比茶叶捷足先登,率...
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红茶...
茶联,作为中华茶文化的艺术表现之一,它的出现最迟应在宋代...
武夷山茶文化源远流长。如从神农时代算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
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赵朴初先生说...
水温是影响武夷山金骏眉红茶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发...
在中国古代诸多茶书中,有不少是评鉴水质的。但真正将品水艺...
武夷山金骏眉系武夷茶叶中的珍品。品饮武夷山金骏眉通常可用...
境要宜,指的是品武夷山金骏眉红茶的环境要好、心境要佳、人...
其品茶之人是宝玉、黛玉、妙玉、宝钗之清流;泡茶之水是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