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叶及茶道的起始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日本茶叶起始

日本原来是一个不产茶叶的国家,1000多年以前日本人尚不知茶为何物,中国茶叶及制茶技术正式传人日本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由寺庙中传出.在唐代的公元804~806年间,有日本和尚最澄大师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学习研究佛学,归国时将我国寺庙中的茶籽及蒸青绿茶制茶技术一并带走,中国茶叶由此传人日本(据记载,公元805年5月,最澄搭遣唐使的船舶回国,回国之时带回了3件东西:一是佛经,共带走经书、章疏等230部460卷以及相关的图像与法器。二是书法碑帖,这些书法碑帖在日本被视为稀世珍宝,对日本书道的弘扬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三是茶种,他带回的茶种,种植在日本比睿山,成为日本茶叶之祖,日本最早的茶园比睿山日吉茶园,就是最澄大师用天台山云雾茶的茶籽播种的。

不过,日本人最初只是把茶叶作为帮助僧侣们修养、坐禅用的兴奋剂和草药使用,并不盛行。从唐代永贞到南宋乾道年这360余年间,茶叶只是在有限的寺庙中使用,即没有在其他寺庙广泛推广,也没有在民间普及,所以也就不被日本社会及民众所重视。日本的饮茶理念是经过了较为漫长的发展才逐渐形成的,直到南宋咸淳年间,茶叶才开始在各寺庙和上层社会之间流行。

日本茶道的起始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我国的径山文化,在1259~1260年间日本僧侣南浦昭明人宋,到浙江余杭“径山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又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及喝茶模式全盘移回日本,由此才正式启发了日本“茶道”的兴起。这个时期的日本茶道完全是模仿中国唐宋风格模式,尚没有进行改革和创新。随着饮茶之风在日本国内的兴起,在日本国开始出现了大量引种中国茶树风潮。有了茶树种植和制茶技术,日本人对茶叶的理念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对“茶道”也逐渐有了新的认识。此后,在中国禅宗茶道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日本茶道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以后的不同历史时期中,陆续涌现出了许多影响至深的茶道长师,逐渐确立了日本茶道的理念和发展形式,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理念和民族风格的茶道形式。

茶文化是无国界的文化,它不分国家、民族、宗教、信仰,任何一个国家的茶人都是相通的。日本历朝历代的茶师,如:荣西、南浦昭明、一休宗纯、村田殊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对茶叶文化的发展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应该得到世人的尊重和敬仰。

历代日本著名茶师

荣西

荣西(1141~1215年),是日本茶叶的开山之祖。在我国南宋时期,当时只有28岁的日本僧侣荣西(1168年)由日本博德乘商船抵达中国明州(今浙江宁波)求学。当时的明州即是宋、日贸易文化的交流中心,也是中国茶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茶艺十分普及,点茶、分茶、斗茶之法盛行城乡。荣西在明州四个月,遍谒名山古刹学习中国禅茶。十九年后(1187年入荣西47岁时再度入宋来我国学习禅宗佛法,我国高僧圆悟禅师手书一幅“茶禅一味”送与荣西和尚。1191年荣西完成学业回国时.将圆悟禅师“茶禅一味”的手迹带回日本,还顺便带上了一些中国的茶籽交给了“明慧上人”,种植于筑前背振山(今佐贺县神崎郡)及博德地区的福圣寺一带,又赠送高辨3粒种子栽植于母尾,不久分植于宇治,为字治茶园之始。圆悟禅师手书的“茶禅一味”对荣西的影响也极大,受其启发而形成了日本最早的茶道理念,因此被尊为“日本的茶祖”。而圆悟禅师手书的“茶禅一味”偈贴由此被尊称为日本茶界的重宝.也是日本的国宝。

宋朝时期禅法已甚流行,而茶具有解困、消食、快意等功效,故掸林逐渐有吃茶的风气,吃茶的礼仪、行法更成为禅门中重要的一环,于是有了圆悟克勤“茶禅一味”的说法。荣西和尚将我国宋朝禅院的茶风引人日本,归国后首度在“镰仓寿福寺、博德圣福寺、京都建仁寺”等寺院设立了每日修行中吃茶的风习。日本建久二年(1191年),荣西回国后就写出了日本茶学史上的开山之作《吃茶养生记》,可以说,《吃茶养生记》是继中国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以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二部茶典,对日本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开创性贡献。《吃茶养生记》一书为荣西晚年最后的著作,《吃茶养生记》的开篇这样写道:“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书中清楚的表述了茶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建保二年(1215年),日本源实朝将军患热病,荣西献上二月茶治愈了源实朝将军的热病,自此茶风更为盛行。

由于茶是由中国的寺院僧侣处传人日本,所以就与佛教禅宗紧密相关,日本茶道由荣西开始,一直是以宗教的精神生活为根本,是沿着这条轨迹逐渐发展起来的。

南浦昭明

日本《类聚名物考》记载:“茶道之起,在正中筑前祟福寺开山南浦绍明由来传人”。日本《本朝高僧传》记述:“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

径山寺,坐落子我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境内之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日本的茶道就是我国径山寺禅宗茶道的翻版。日本僧侣南浦昭明于1259~1260年间人宋,先在杭州净慈寺师从虚堂智愚大师学习佛法,后虚堂智愚诏主持径山寺,南浦昭明于咸淳元年(1265年)秋才上径山,继续随虚堂智愚在径山修学,在参禅的同时学习了径山寺的茶礼,做为受作印证。南浦昭明的师傅虚堂智愚认为他将来会有一番作为,不但悉心教授禅宗、茶礼,还在他临走时赠送了整套的茶台子、茶道具及茶典等,并将完整的抹茶生产加工技术、流程与设备毫无保留地教予,并送给了南浦昭明,足见当时以虚堂智愚为首的径山寺僧人,对远涉重洋来华学习佛法的日本弟子给予无私的胸怀和挚诚。

南浦昭明于咸淳三年(1267年)回国,并将虚堂智愚赠送的一整套径山茶台子、茶道具和七部中国茶典一并带回了日本,其中《茶道轨章》《四谛义章》两部为后人合并为《茶道经》,对日本茶道的创立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此影响下日本茶道才由此开始正式产生。后来的村田珠光所倡导信奉的谨、清、敬、寂四规,就是来源于七部中国茶典其中之一的《禅与茶》。南浦昭明回国后一边传临济宗,一边传授径山禅院的茶礼,曾任崇福寺住持33年。其弟子宗峰妙超为大德寺开山,南浦昭明带回的径山茶台子等茶道器具也随宗峰妙超到了大德寺。后来大德寺的茶礼又传给了对日本后期茶道创立有着极大贡献的一代宗师“一休宗纯”,后再由“一休宗纯”传给了村田珠光。

村田珠光

村田珠光也是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之一。村田珠光幼年就在净土宗寺院出家,因为违反寺规被寺僧轰出了寺院。离开寺院后,正巧有位日本禅宗界的重量级人物当时正在京都的“大德寺”挂单。这个人就是人称疯僧的“一休宗纯”,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日本动化片“聪明一休”的原型。村田珠光得知消息后既前去拜师参掸,后来从师于“一休”,这件事是在日本茶道形成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茶道方面,村田珠光把悟得的禅法融人到了饮茶文化中,将一休授予的中国禅僧圆悟克勤的墨迹恭恭敬敬的挂于茶庵,展现“茶禅一味”的境地。茶与禅相遇为茶道注入了灵魂,提高了境界,使之归结到“本来无一物”的禅悟之中。我国高僧圆悟克勤的茶道理念对村田珠光影响极大,就是在圆悟克勤“茶禅一味”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草庵茶”饮茶法,这是日本后世茶道的出发点。“草庵茶”饮茶法无僧俗、无贵贱、无贫富之别,使茶道走出寺院进人到了世俗大众的行列。在村田珠光晚年时,经将军“义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介绍,村田珠光成了将军“义政”’的茶道师傅。在充分了解了东山“书院茶”并有机会接触到“义政”搜集的大量艺术文物珍品(东山御物):后,他的茶道思想有了进一步的飞跃,成功将平民奈良流,'草庵茶”与贵族的“书院茶”结合在了一起,完成了由茶文化到茶道升华最为重要的一步,他的“谨、敬、清、寂”思想对后来的一位茶师千利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村田珠光不但开创了茶室采用草庵式建筑的格局,又创造了茶道流派“奈良流”,亦称之为“珠光流”,是日本茶道最早期的流派,创始于室町中期的东山时代,是茶事日本化的开始,建立茶事礼法,通过进行茶事活动表达一种追求和理念。村田珠光身为奈良流的代表人物,又是奈良茶会的名:人从“一休”那里吸取了禅宗的精华后,就开始用禅来改创自己的茶事活动,他将“圆悟克勤”手书的“茶禅一味”墨迹毕恭毕敬的挂在茶室最为显著的位置上,每个来参加茶事的客人都要先向“圆悟克勤”的手迹行礼。圆悟的这副“茶禅一味”墨迹不仅是日本禅门的重宝,也是日本茶道至高无上的圣物,它是村田珠光将中国禅宗与茶道相结合的见证。茶与禅的结合使茶事活动有了深邃的思想内涵,自村田珠光以后的历代茶人几乎都参禅,遵循茶禅一味、茶禅一如之规,茶道也被认为是“在家禅”的一种。

武野绍鸥

武野绍鸥(1502~1555年),日本茶界的一重要人物,千利休的老师,也是日本茶道创始人之一。即便说活跃在安土桃山时代的茶人都是他的弟子这样的话也绝不会言过,就是后来在日本人人皆知的千利休,在其60岁之前还是武野绍鸥门下的一个弟子,是武野绍鸥是把茶术传教于千利休的。

为什么说武野绍鸥是这一时期活跃在茶界的一个重要人物,这有其重要的原因。武野绍鸥是一个连歌师”,他的连歌中凝聚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简单地说,他的连歌中反映了日本最美、最好的情感。而且,他把这种美的意识及思维方式与茶世界的表现方式结合为一。也就是说,他是通过采用书法、茶道具、花、礼等一些有形的物体,来表达一种抽象的、又难以表现的内容,为此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饮茶方式被武野绍鸥时代发挥得淋漓尽致。

千利休

千利休曾说“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是从日常生活中感悟自然人生哲理。茶道是瞬间的艺术,由主客共创。茶道重形式,茶人点茶没有多余的动作。不仅欣赏茶的美味,同时也欣赏点茶时的动作之美。茶道重礼仪,重社交,迫求的是亲睦与平和、纯真与慈爱,禅悟的“无一物中无尽藏”。

千利休直到了晚年时才成为了一代宗师,他提出的“吃一碗茶”之说确立了日本茶道的地位。千利休的茶道包含着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方面的因素,是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之一。开始只限于在上层贵族、僧侣享用,明治维新后才广泛普及到民间。

到了晚年的千利休才正式确立了日本国内伟大茶师的地位,当时掌握大权的将军丰臣秀吉25也喜欢茶道,甚至到了狂热的程度。不过,丰臣秀吉的贵族茶道理念与千利休的草庵风茶法格格不人,秀吉喜欢装金饰银,豪华奢侈的黄金茶室23,而千利休则注重自然草堂形式的简朴风格,倡导和、敬、清、寂茶道精神,对秀吉的黄金茶室不屑一顾,双方在茶道理念方面存在巨大分歧,这让丰臣秀吉很不满。有一次,秀吉特地来向利休请教饮茶艺术,千利休对来访的丰臣秀吉说:“把炭放进炉子里,等水开到适当程度,加上茶叶使其产生适当的味道,按照花的生长情形,把花插在瓶子里。在夏天的时候使人想到凉爽,在冬天的时候使人想到温瑷。就这样,没有别的秘密。”丰臣秀吉没想到千利休竟说饮茶没有特别神秘之处,听了这种解释非常不高兴,带着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情说,“这些我早已知道了。”千利休随即不温不火地回答说:“好!如果有人早已知道这种情形,我很愿意做他的弟子,”丰臣秀吉愤愤离去。让千利休没想到的是,这次的谈话导致了大将军丰臣秀吉的不满和怀恨,再加上双方在茶道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分歧和矛盾,为千利休后来的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

一年的春天,丰臣秀吉召来千利休,要他当众表演茶道前的插花。按照惯例,插花是用筒形的器皿,丰臣秀吉却故意出难题,目的是想给千利休以难堪.他事先叫人给千利休准备了一个铁盘子,里面放了一些水,还有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这样的器物如何能够进行插花,在座的人都为千利休捏着一把汗,只见千利休神情庄重而严肃,他轻轻拿起了已在冰雪中苦苦挣扎了近一个冬天才爆发出生命和美丽的梅花,将花朵和花蕾揉碎,让它们随意飘落在铁盘中的水面上。美丽的生命在众人面前被一点点的毁灭着,最终只剩下一枝光秃秃的花杆和上面带着三两朵残存的花蕾,奄奄一息地斜倚在铁盘旁边。这个过程立刻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就连存心找茬的丰臣秀吉也被这一刻所感动。

千利休后来留下了几句简单的话,以此来表达他的茶道精神·“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夏天如何使茶室凉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温暖,炭要放得适当,利于烧水,茶要点得可口,这就是茶道的秘诀。”这几句话提示了我们一个哲理,茶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简单的动作、一种单纯的生活,虽然茶可以有许多知识和学问,而在品饮的过程中却还原到非常原始、自然的风格,超越了知识与学问。这就是说,喝茶的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每个人的个性与喜好,用自己感觉最适当的方式喝茶才是茶的本质。如果茶是一成不变,也就没有“道”可言了。

另外一件事,是千利休教导他儿子的故事。日本人很爱干净,日本茶道更有绝对一尘不染的传统,如何打扫茶室成为茶道极为重要的传承。一年深秋的某一天,千利休坐在一旁看着儿子洒扫庭园小径,当儿子觉得工作已经做完的时候,他说·“还不够清洁。”儿子便出去再做一迫,做完的时候,千利休又说:“还不够清洁。”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了许多次。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对他说:“父亲,现在没有什么事可以做了,石阶已经洗了三次,石灯笼和树上也洒过水了,苔葬和地衣都披上了一层新的青绿,我没有在地上留一根树枝和一片叶子…千利休对儿子说,“傻瓜,那不是清扫庭园应该用的方法,”然后姑起来走人园子中用手去摇动一棵树.婆时间落下许多金色和深红色的树叶,这些秋锦的断片使园子立刻充满了自然之美,地上的枯叶也似乎重新被注入了了生命。

千利休摇动的树枝是在启示人文与自然和谐乃是环境的最高境界,也说明了一位伟大的茶师是如何从茶之外的自然得到启发。如果用禅意来说,悟道者与一般人的不同也就在此,过的是一样的生活,对环境的感受却是完全不一样,他能随时取得与环境的和谐,不论是在铺满枯黄秋锦的园地,或是在杂草丛生的瓦砾堆中都能创造出自然与和谐美的境界,这就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千利休创立的“利休流草庵风茶法”风靡天下,将日本茶道的发展推向了顶峰,在日本被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成为了日本茶道的绝对权威。不幸的是,有个人一直虎视眈眈的盯着他,在寻找着机会,这个人就是丰臣秀吉,机会终于被他等来了。天正十九年(1591年),利休为京都大德寺捐献了一座山门一一金毛阁,大德寺为了感谢施主,在金毛阁上安置了一座利休的木像,身穿架装,脚踏草鞋。结果这件事激怒了秀吉,你千利休算什么?难道让每个过山门的人都要从你的草鞋下通过吗?话是这样说,其实心里在想,难道我堂堂的大将军秀吉也要从你的奥草鞋下通过吗?盛怒之下以平乱为借口,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杀。是年2月28日,时年已70岁的千利休在3000名武士的看守下,用武士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涯,一代伟大的茶师就这样陨落了。拿一个人人敬仰的一代茶叶宗师开刀,这在世界茶叶史上除了日本就再绝无仅有了……

日本茶道是经过了以容西、南浦昭明、村田珠光为始祖,后经武野绍鸥和千利休集大成的一个历史过程,井在千利休时代被发挥到了极致。千利休死后,其后人继续传承他的茶道思想和理念,出现了表干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等众多的茶道流派。

日本茶道形式

抹茶道

抹茶,就是中国宋代流行的“点茶法”,是将蒸青团茶用天然石磨碾磨成青绿的茶叶粉,再用箩筛出极细的茶末后放人器中,用沸水点泡,再用茶道用的竹刷子(竹筅)搅拌,直至生出大量泡沫,再把这些泡沫倒人碗中饮用。此法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诗句中对抹茶泡沫的形状、颜色做了详细的描述。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抹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人烫好的茶盏,注人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硝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b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可惜的是,自明代罢造龙凤团茶改用叶茶后,就冲泡喝汤,弃置茶渣,抹茶法被沦饮法所替代,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

而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抹茶道源于我国宋代的“点茶法”,是在中国“蒸青绿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今日式“茶道”所用仍是蒸青绿茶。中国末代流行的点茶法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煎茶道

日本的煎茶是受中国佛教影响后发展起来的,到16世纪末在日本文人学士中掀起了中国明代开创的“瀹饮法”热潮。“瀹饮法”即为泡茶,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炒青绿茶”,而日本将“瀹饮法”称之为“煎茶法”,与现代的泡茶法相似,采用的是后技法,器中先注入沸水,把茶叶投入沸水中后再取饮,形式比较简单;

日本的“煎茶道”与中国唐代的“煎茶法”虽然名称有些相同,却有本质上的区别。我国“煎茶法”讲的是炙、研、罗、煮等复杂技法。而日本“煎茶道”是沿用明清时代的泡茶法,也就是“瀹饮法”,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提示:请认准金骏眉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茶叶 > 茶道 >
电话:13859366756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