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茶叶治百病的疗效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喝茶有益健康,幾成常识,但这么说还只是偏于泛泛而谈。其实在茶文化与茶道未成形之前,茶在古人的生活中,幾乎是作为药物而存立的。

神农氏“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传说。是茶作为药物与人类的最初结缘。华佗在《食经》里说:“苦茶久食益意思”。这里的“意思”一词,当分开解:“意”,含义为心念;“思”,即思绪。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对于人体的构造,则有“精气神”之说。而“神(即心念)”是健康最根本、最基础的要义。一个人心中存诚而端正。其“意思”就自然能与他人和外物互相融洽,这就能带来身体气血运行的流畅不滞,从而自然就精力旺盛、百毒不留、身体健康。而喝茶,就有帮助人的心念思虑达到灵明澄澈的功效。梁代陶弘景的《杂录》中所说的“苦茶轻身换骨”,可视为对华佗论断的佐说。

中医有人与宇宙之一体观,体内阴阳互转互济之辨证论,其本初,是基于中国古人对于生命哲学的思考和应用。具体到中药、食疗、针灸、祝由、推拿等等,都已是流于细枝末节。今人大概受染于西式的思维方式,只知把中医之具体技艺视作中医之本体和全部,而不顾其“医道”之哲学高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似乎大有不妥。

话题回到茶的治病药效。到了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对茶进行了总结。并建立体系,认为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而其功用,可以“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茶疗”和“茶药”的说法出现在唐代。这种说法,是源自于一位叫陈藏器的“茶医”。文明昌隆的唐代,不仅出现了茶圣陆羽,还诞生了一位被称为“茶疗鼻祖”的陈藏器。

陈藏器出生于公元687年,早了陆羽将近百年,是唐开元年间一县尉,浙江宁波人。8岁起随父采药,辩识百草。13岁时,其母病重,父配百方而无策,母不日即逝。陈立誓精研本草,以表丧母之痛,解万民疾苦。此后,他研读各类本草医书,钻研中医理论,终于撰出《本草拾遗》10卷,提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的论述,并最早进行了“茶疗”的实践。

其效如何呢?相传,有一韩氏布衣,家穷,久病不得医,经陈府,咳血晕阙。门丁见,速告。陈诊其肺疾,命家人备“药茶”,嘱其日饮二次。半载有余,韩氏病愈。陈赐“药茶”解顽疾之事,流传于市井,一时,八方患者,均慕名而来,陈皆施之。这是陈藏器用茶疗治好了严重肺结核的一个典故。

另有一典:开元726年,玄宗十八子李瑁怪病,只觉腹饥,倦恶进食,瘦骨嶙岣,终日卧榻,气血全无。药剂万方,未见其效,玄宗盛怒,罢太医数人。陈闻之,进殿玄宗,奉君秘方“药茶”,谓曰:“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定奇效。玄宗初疑,告陈曰:若数日内未见其效定诛九族。未料,晨时饮,午时食,半载余,李瑁即愈。玄宗大喜,赐封嘉奖,无不授予,瑁亦设宴三日,以表陈功。玄宗昭告天下。赐陈“茶疗鼻祖”。

陈藏器以茶入药,冒着被诛九族的大风险,治好了玄宗十八子严重到幾乎致命的脾胃不调症,从此成为“茶疗鼻祖”,名声大振。据文史地方志《三秦志》记载:“病家云集,门庭若市,日有感恩者众,或携子叩首致谢,或响鞭不绝于耳,屋外金匾林立、室内锦旗无数。”说起茶叶的治病疗效,陈藏器其人其事,无疑是最佳的代表。只可惜后人似乎并没有在这方面有更多的继承和阐发。

现代西方医学研究起茶叶的药用价值,多是从茶叶中含有的药物成分和营养元素的角度入手。诸如,茶叶中含有生物碱,对人体的大脑皮层具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助消化,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茶叶中含有的茶单宁,对于许多病原菌的发育、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慢性肝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D、H等,能防止角化、干眼病,能抑制动脉粥状硬化。这类研究文字,对茶叶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整理出来,像是茶叶的使用说明书,显得无情无味。

古人对于茶的药效的解读和运用,是从中医的道理以及内心修为的层面上去参悟,态度是谦卑的,且更多带有人的个体领悟的特征。时下,关于中西医之孰优孰劣、孰是孰非之争虽然还未有定论,但提起茶对健康的功效,大概不应该绕开古老中医的道理,而单单只做西式的营养元素和科学试验之条分缕析吧。

古人讲:“病由心生”。茶叶能不能治病,其效用和程度如何,大概要因人而异吧。否则,茶叶又谈何称其为具有灵性的植物呢?

提示:请认准金骏眉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茶叶 > 茶功效 >
电话:13859366756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