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中的另类茶具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从第一件青花瓷在窑火中诞生之日起,色白花青的它就注定要领略世人惊羡的眼光。自唐滥觞,历两宋之沉寂,至元则臻于成熟,步入鼎盛。当它作为饮茶的器具时,其“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罄”的特质,更是能把茶汤的色香味发挥到淋漓尽致,从而被爱茶人视若掌珍。

青花瓷茶器以器身的青花纹饰见长,花草、鸟兽、虫鱼、人物、吉祥图案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在形制上就稍显单一,多以常规器型为主。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近年来,景德镇的一些陶瓷工艺美术师“新生代”,尤其是刚出校门或是还在读的陶瓷学院学生,他们除了在纹饰上精益求精之外,在器型上也加入了不少创意元素,创作出一批另类的青花瓷杯具,或高足,或宽扁,或厚重,或修长,或小巧……富于变化。因此,这里有必要申明的一点是:此杯具非彼“杯具”,而是本义的回归。

高足

斗笠杯,顾名思义就是因其形模仿斗笠而得名。斗笠,呈圆锥形,由上至下渐宽。这种古老的遮阳挡雨的生活用品,最经常在中国古典诗词、国画中见到,几乎成了隐士的代名词,如张志和笔下戴“青箬笠”着“绿蓑衣”的渔父、柳宗元笔下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可以说,斗笠这个素材在诗词艺术、绘画艺术中的频频出现,其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宁静澹泊、超然物外的境界,这与饮茶时给人们带来的心灵感受不谋而合。因此,斗笠杯从古至今备受爱茶人以及文人雅士的钟爱,他们在品饮一些原料比较细嫩的茶,如龙井、碧螺春、白茶等时会想到它。因为他们品的不光是茶,更是一种意境。

常见的斗笠杯,多为口宽足小,而创新的器型则在保留线条简洁优雅风格的基础上,将底足加高约2厘米~3厘米。高足使整只杯看起来更加修长、更加清雅,寓含着高士超拔不群的品格,杯身上再装点以松、兰等图案,极富雅意。即便没有纹饰,如梅子青瓷,在杯沿处稍加变化,镂刻出祥云的缺口,斟以清茶,啜饮时,焉能不生云水之意?

然而,斗笠杯还不算是高足杯的经典器型。上为碗型、下有高柄的形制才是高足杯的典型,因形似碗,故又称为高足碗。不过,这只杯是高足杯的“压缩版”,也就是它的变型。上部是只鼓腹碗,近碗口处向内略收,杯身绘有连叶葡萄,果实累累,杯足呈稍矮扁的倒钟形,纹饰与器型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这句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似乎更像酒杯。事实上,在两晋以前,中国的茶器与酒器就是共用的,并无严格的区别。

宽扁

相形高足杯,这一对青花杯就显得比较“矮胖”,它们开口扁阔,底足矮,容量较大,杯身由于弧度较小,使得杯腹几近于直线,仿佛少了几分细腻。其实不然,宽扁的杯身与开阔的杯口恰恰是它的特点所在,它可以为工艺师在上面“作画”提供一个绝好的载体。就以这对青花杯为例,一为山水,一为人物,二者的图案,不论是线条,还是构图,都匠心独具。

如“山水”青花杯,远山连绵,蝗岩叠翠,若隐若现;近处,草木葱茏,嶙岣的山石中筑有一草亭,想必登临此亭,极目远眺,山色有中无。杯中则又是另一番景致,画面较为集中,线条更显细腻,以工为主。嵯峨的两峰之间,流瀑飞泻,沿丘壑奔涌直下,流过木桥;由远及近,塔松遍山,一棵高大参天的古松,亭亭如盖,松叶挺立,似有风过,轻轻摇曳。古松下,木桥上,独立一人,双手放在背后,举头仰望,又似沉吟赋诗,深深陶醉在青山秀水之中。因此,当茶汤浸漫杯底时,在端起茶杯的刹那,一方山水就会在茶香中慢慢鲜活起来,重峦叠蜷宛在眼前,幽谷瀑声不绝于耳,渐入佳境,已难分清是人在画中,还是画在口中。

再看“人物”杯,图案上人物的动作和表情都刻画得十分细致:绿草如茵,花生苔石,两名总角的幼儿,一个手执捆着绳子的小竹棍,一个手牵着绳子的一端,在草地上兴高采烈地玩耍,动态十足。而杯中的那个小孩则是光着屁股,两只鞋放在一边,他用左手枕着头,右手自然地搭在左手上,侧卧在芭蕉叶上睡得正甜,那副熟睡的模样,可爱至极。三个小孩,两个嬉戏,一个酣睡,动静结合,妙处不言而喻。若用此杯饮茶,也许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早已远去的童心与童真已然失而复得,它原来并不曾迷失,且一直都在每个人的心中,只是人们不经意地把它遗忘罢了。

提示:请认准金骏眉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茶具 > 陶瓷 >
电话:13859366756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