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座散漫而休闲的世俗之城,此处的佛与道无可避免地打上了世俗的烙印。高僧与道士大隐于市,世俗之徒穿梭于庙观寺院。大慈寺和青阳宫作为佛家与道家的圣地,殿内却都有个茶园子,竹架绿藤,竹椅、石桌、盖碗茶,信佛或向道的信徒们在此品茶、晒太阳、摆龙门阵,还有穿梭于茶桌间的茶博士。
佛道圣地,世俗如此,岂不是一大美事?
大慈寺庄严肃穆的大门似乎是一道界,门外是喧嚣之声不绝于耳的尘世,门内是香烟缭绕的清幽禅境。
初秋的阳光明朗、纯净,大慈寺的朱门红墙光彩夺目。阳光下,大慈寺正门上光绪六年黄云鹄手书“古大圣慈寺”字迹金碧交辉,似乎留有昔日“震旦第一丛林”的辉煌(“震旦第一丛林”,即“中国第一寺院”之意。震旦,古印度语之“中国”音译)。
天宝十八年(755),节度使安禄山叛乱,玄宗皇帝惊魂失魄,奔命入蜀,驻跸成都。时有“沙门英干施粥救贫馁”,帝心恻隐,敕建一寺,赐名“大慈”,并御笔手书“大圣慈寺”四字。因是敕建,辟地千余亩,建寺九十六院,造佛一万余尊,绘壁画一千余幅。其格局奇巧,雕饰奢靡,更是空前绝后。
朝代更替,战事频繁,大慈寺历尽劫难,几经兴废。大慈寺庄严肃穆的大门似乎是一道界,门外是喧嚣之声不绝于耳的尘世,门内是香烟缭绕的清幽禅境。其实,佛心中,众生是平等的,幸福和博爱没有界线。只是在时间长河里,春秋分明,兴亡轮回,繁荣与衰落泾渭分明。
古大慈寺中,有礼仪必有茶事,如供奉佛、菩萨和祖师时要献“奠茶”;结夏时要按照僧人戒腊先后饮“戒腊茶”;平时方丈议事请僧众吃茶,称为“普茶”等等。
盖碗茶不是大慈寺的特色,那只是容纳世俗的一种姿态。大慈寺最有名的是禅茶。据说,大慈寺禅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大慈寺禅茶与无相禅师分不开。他早在蜀地参禅时,为了提神醒脑,解困除乏,向蜀人学习饮茶,并养成饮茶的习惯。后来,他在金谷山石崖静坐悟道、苦修头陀,创立了引声念佛和“无忆,无念,莫妄”的“三句法门”,并创立了禅茶之法。
大慈寺建成后,无相成为大慈寺唐代祖师。他大力提倡禅茶之法,使无相禅茶成为蜀中禅茶之翘楚。古大慈寺中,有礼仪必有茶事,如供奉佛、菩萨和祖师时要献“奠茶”;结夏时要按照僧人戒腊先后饮“戒腊茶”;平时方丈议事请僧众吃茶,称为“普茶”等等。
无相禅茶经过一千余年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今天的大慈禅茶。大慈寺禅茶茶艺有十二道程序:静禅心、入禅堂、焚香祈愿、圣水涤凡、佛祖拈花、菩萨入狱、漫天法雨、圣僧点化、普渡众生、禅茶一味、即心即佛、畅叙禅机。水落花开间,禅机凸现,佛理昭然。它不但继承了无相禅茶“正、清、和、雅”的风格,还具有融洽寺内僧众关系的妙用。一年一度“大请职”期间,方丈大和尚设茶会,请新旧两序班首职事饮茶,对卸任的示以感谢,对新任的示以鼓励。“无相禅茶”远播韩国、日本,成为今天韩国、日本“无相禅茶”之源。
大慈寺方丈曾拿出大慈寺珍藏的每斤以万元计的茶叶,给茶客免费品尝。其中,有收藏80余年的普洱茶,有珍藏200余年的边茶。这些茶叶虽然历史久远.但因保存有方,成色完美,呈褐色或淡黑色。
大慈寺的禅茶堂窗明几净,桌椅俨然。茶堂正中,供奉着观音菩萨,其下,置一桌,铺陈黄锻。桌前两张木制靠背椅,椅间设一茶几,皆古色古香。堂前,两排木椅分列,格局肃然。禅茶堂上空空荡荡,只有三两茶客,默然品茗。我寂然落座――来大慈寺,就是为品禅茶来的。
一年前,大慈寺方丈大恩和尚拿出大慈寺珍藏的每斤以万元计的茶叶,给茶客免费品尝。其中,有收藏80余年的普洱茶,有珍藏200余年的边茶。这些茶叶虽然历史久远,但因保存有方,成色完美,呈褐色或淡黑色。有幸品到的茶客们说这些藏茶口味醇郁,清香幽雅,誉之可与龙井媲美。
我没机会消受如此美味。坐在禅茶堂上,能喝一杯碧海莲花,也就心满意足了。大慈寺选取蒙顶山绿茶茶芽为原料制成,在茶叶的采、选、焙、揉等制作阶段,都有人念佛,还有僧人参禅品茶。他们将“大慈禅茶”制成粒粒佛珠状,体现禅法入茶,以茶理昭示禅机的理念。碧海莲花是大慈禅茶精品之一,它以高山茶和茉莉花多次窖制而成。
我接过一杯碧海莲花,其茶汤碧绿中透黄,轻飘幽香。茶叶脉络细密,展叶吐芽间,在碧汤中沉浮几度。绽放在水面的茉莉花,洁白清雅,它们恰似朵朵南海莲花。我轻轻地嗅,其味香浓而不浮;啜饮一口,其味清爽而不浊。我舍不得一口吞下,让茶水在嘴里慢慢浸润,直到渗入肺腑。
望着碧海莲花,我不由痴痴发呆。那沉浮的绿叶,不就是苦海中游弋的众生吗?那圣洁的莲花,不就是苦海明灯吗?
道源成都,太极福地。青羊宫据传是太上道祖转世降生之地,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唐代末年,其成为巴蜀最大、最有影响的道教宫观。道家与茶有缘。青羊宫中的盖碗茶,另有一番逸味。
三清殿前立有两只长0.9米、高0.6米的铜羊,铜羊造型优美,被民间视为神物。据说,摸了铜羊能祛病消灾、事事吉祥,妇女摸了羊肚子可生男孩。
成都的上空总是弥漫着淡淡的雾霭,使这座城市具有天生的朦胧与悠闲。清晨,薄雾让成都格外静谧,也让氤氲中的青羊宫,带有几分仙气。
我到青羊宫时,时间还早。混元殿后,八卦亭的底座被黄灿灿绫绸包裹,那是青羊宫里最为灿烂的色彩了。八卦亭后是三清殿,殿前立有两只长0.9米、高0.6米的铜羊,铜羊造型优美,被民间视为神物。据说。摸了铜羊能祛病消灾、事事吉祥,妇女摸了羊肚子可生男孩。所以,铜羊被信众摸得浑身光亮。
依次拜过三清殿、玉皇阎、唐王殿,我信步走上说法台,青羊宫的建筑悉数收入眼底。其大小宫观,由南至北建筑在中轴线上,各式斋居点缀两侧,其布局严谨中透着灵动。这时,丝丝细雨洒落,不一会儿,说法台前的古木和树后的青瓦房顶就湿漉漉的了,古木萌发的新芽翠绿欲滴,青瓦房顶泛出数片光泽。
相传,青羊宫观始于周,初名“青羊肆”,三国时取名“青羊观”。唐代改名“玄中观”,五代时称“青羊观”,宋代复名“青羊宫”后直至今日。据唐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铭》记载:“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国。”传说青羊宫是太上道祖重生之地,青羊宫因此成为神仙聚会、老君传道的圣地。
天宝十五年(775),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幸蜀,居于观内。中和元年(881年),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奔蜀,也在观中驻营。唐朝末年,青羊宫成为四川最大、最有影响的道教宫观。
历史的情丝,如细雨般静谧降临。
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盖竹山,有仙翁茶园,旧传葛元植茗于此”。道家相信,饮茶能轻身换骨,有“得道成仙”之神奇功效。
离“太上道祖”开光仪式还有一定时间,我想找个茶园子坐坐。成都是喝茶的天堂,所有寺庙道观均有茶园。
道家与茶有缘。道教创立之初,葛洪就在《抱朴子》中记载“盖竹山,有仙翁茶园,旧传葛元植茗于此”。道家相信,饮茶能轻身换骨,有“得道成仙”之神奇功效。道家爱茶与追求“以生为乐,以长寿为大乐”的理想是一致的。道家崇尚闲云野鹤般的隐士生活,茶是深山幽谷的嘉木灵草,“野”与“幽”的禀性,道家与茶相通。
而道教音乐,以古筝、琵琶、胡琴、钹、镲等传统乐器为主,再以道家法器配合演奏,其音韵高古,清新典雅,可涤尘净心,尽显尘世之外的趣味。成都地区的道教音乐历史悠久。《魏书・释老志》记载:“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斋祠跪拜,各成法道”,并制定“祈醮之科”、“定律之音”。这便是道教音乐的初形。
三清殿旁有个素食养生堂,堂边的居士斋茶园坐满了茶客。这里,是纯成都特色的“盖碗茶”了。咯吱出声的竹椅,矮木桌,还有盖碗茶三件套(茶盏、茶盖和茶托),让人倍感亲切。寻一处坐下,看茶园里的众生百态,颇感有趣。我轻抿一口茶水,不由双眸含笑。
耳畔,似乎有仙乐飘飘。我直起身子侧耳细听。高古的古筝和清脆的铃铛,如空谷幽泉,如蓝天鸟鸣。茶园子突然安静下来,喧哗没了,嬉笑没了,只有悠扬的道乐在天地间飘荡。我轻轻揭开茶盖,茶盏里茶水无纹,茶叶竟然在自个儿沉浮。飘飘仙乐中,难道颗颗绿芽也能羽化飞天?
道法自然。该来的会来,不该来的求之不来。一身恬淡,只求永葆一颗平静之心。
提示:请认准金骏眉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武夷水仙茶全面普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