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道李白好酒 听说过谪仙奢茶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李白与酒的缘分自不待言,不过生在唐代(茶叶的初兴期),又率性漫游的他怎能不接触当时方兴未艾的饮茶风尚?虽然正当李白名噪天下的时候陆羽尚未闻名,但上自宫廷下至百姓,茶亦是煮得沸腾。处处山川飘茶香,怎能不获得闻惯了酒香的谪仙人的垂青?

但我想,年轻的李白是属于酒的,茶太安静,捆不住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气!李白必是载酒行江湖的。当然在酒醉小睡之后或许能拿茶来解解愁闷与干渴也未可知,不过通常的情况应该是:诗情在酒醉之时已然喷溢而尽,难再有以茶人诗的清雅了。

这样说并非全以想象。据闻李白于人生得意之极的翰林待诏时期,为创作《清平调》杨妃还亲自泡了3杯金州(今陕西安康)新芽以解酒,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难说是酒还是茶催生出来的呢。不过这故事要是给有考据癖的人来看,就难免要存疑了。因为在记录这典故的唐代诗人李绅之子李溶的《松窗杂录》中,并没有沉香亭杨妃奉茶一说,而只点出李白“犹苦宿酲未解”,但还是“援笔赋之”了。我想这“宿酲未解”正是后人附会杨妃奉茶的因由。再说这金州新芽也并非空穴来风,这新芽当是产于金州的,后人名之为“紫阳银针”的贡茶。尽管陆羽在《茶经》中对它的评价并不高,“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但从这故事看,宫廷饮茶的风尚已盛,推想李白于茶也是常喝的,应该不算唐突吧。

世人往往看到李白年轻时的豪情与侠气,而忽略了去仔细揣摩晚年李白内心的苍凉与苦闷。酒自可解闷,但茶亦未尝不可。晚年的李白游历到了金陵,见到了族侄中孚禅师,那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李白逝世的前两年。在品饮了中孚所赠的仙人掌茶之后,谪仙人终于写下了他唯一的茶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其诗曰: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自如鸦,倒悬深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这诗依然有着李白惯有的从容与洒脱,但对茶的由衷称颂却出自于酒仙之口,难免让人生疑,可见有人怀疑这诗的真伪也不无道理。但我确信它出自一位用大半生时间游历大半个中国的六旬老人之口。他不再是当年的“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的李白,他似乎倦了。

虽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李白才写出一生中唯一的茶诗,却也是历史上第一首“以名茶入诗”的诗。在李白这诗之前仙人掌茶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不过是湖北当阳玉泉寺的老方丈和中孚禅师喝一喝,这老方丈因喝玉泉茶而年八十余却面色如桃花!但这茶虽有如此扶寿之功效,也一直只限于玉泉寺僧众们品饮。直到名人李白的竭力推荐才使之为人所知,以致历代闻名,直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依然对它赞赏有加。

我1门现在能看到的谪仙人与茶的渊源就是这样了。想来晚年的李白在江南茶区的漫游定是遍尝了各地名茶的,但不知为何,留下的茶诗却仅此一首,这不能不说是茶或李白的遗感。

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原序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

提示:请认准金骏眉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茶叶 > 茶文化 >
电话:13859366756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