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茶具赏析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元代茶具:兼收并蓄、吐故纳新

元代茶具:兼收并蓄、吐故纳新

元代。在茶饮习俗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上层社会沿袭宋朝的末茶法,皇室所需茶叶仍以龙团凤饼为主,继续由贡焙生产进奉,只是宫廷皇族更喜欢的是加料茶饮,茶叶烹煮时可加进各种辅料,另一方面,作为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蒙古人看不惯宋人优游文雅之风。更反对靡费巨资的团茶制作,因此,在民间倡饮沸水直接冲泡芽茶的茶饮方式。末茶法正逐渐被全叶冲泡的芽茶法所替代。对茶业和茶文化而言,元代是一个“上承唐宋、下启明清”,充满变革的历史时期。这一变革及至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2年)九月,诏下:“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算是告一段落。

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元代的茶具也呈现出一派兼收并蓄、吐故纳新的进程。

唐宋茶具的孑遗

元代茶具,倡饮散茶,唐宋以来的炙、碾、罗、煮等造茶器具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朝廷贡茶未废团饼,末茶法在上层社会仍有一定的存在空间,因此,一些前朝茶具依然在使用之中,在元人的文学作品中,偶尔还能见到描述烹点末茶和使用唐宋茶器的诗篇。

唐宋茶具的孑遗

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是契丹皇族子孙,著名的政治家,精通汉学,爱茶。他在《西域从王君玉乞茶》一诗中写道:

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

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玉屑三瓯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建溪茶(武夷产饼茶)的无限思慕之情以及对昔日烹点新茶场景的美好回忆。诗中出现的“碧玉瓯”、“黄金碾”、“玉杵”、“红炉”、“石鼎”等均是烹点末茶的茶具。

元人李德载的《赠茶肆》散曲十首。也保留了上承唐宋茶俗、使用兔毫盏茶具的珍贵史料:

“黄金碾畔香尘细,碧玉瓯中白雪飞,扫醒破闷和脾胃。风韵美。唤醒睡希夷。”

“一瓯佳味侵诗楚,七碗清香胜碧简,竹炉汤沸火初红。两腋风。人在广寒宫”

“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在齿牙,一瓶雪水最清佳。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诚然。在元人遗作中,记述末茶茶事的诗文已属凤毛麟角,所记碾、杵、罗、煮等茶具。在出土文物中也罕有发现。

去繁从简的元代茶具

去繁从简的元代茶具

元代,风靡于民间的饮茶习俗是用沸水直接冲泡芽茶的散茶法。喝散茶,节省了备茶过程的许多繁文缛节,也大大简约了所需茶具。元人已开始将采摘和加工茶叶的器具排除在茶具之外,此时常用的茶具仅有执壶(贮汤冲泡)、高足杯(碗)、盏、盏托、碗(饮具)、盖罐(贮茶具)等。

《童子侍茶图》中的元代茶具

《童子侍茶图》中的元代茶具

山西大同西郊,元代道士冯道真壁画墓中出土的《童子侍茶图》壁画。是反映元代民间饮茶习俗的重要文物证据。壁画描绘一个头梳双髻、身着袍服的童子在庭院中奉盏(带盏托)侍茶的场景。童子身后左侧的桌上是备茶的一应茶具,有成叠扣放的瓷盏、叠放的盏托、冲泡茶汤的大碗、贮放散茶的盖罐等。这一场景与宋、辽壁画墓中的备茶图明显有别,往日习见于宋、辽人茶室中的加工、烹点饼茶的器具如碾、罗、风炉、汤瓶等均不见踪迹。

异军突起的元青花元代茶具

异军突起的元青花元代茶具

考古发掘资料显示,随着末茶法的式微,元代瓷茶具中黑釉盏明显减少,而各地方名窑烧制的青瓷和青白釉茶盏、高足杯数量明显增加。在北方,有各地窑口继续大量仿制宋定、钧、汝、耀州等名窑的白瓷、青白瓷茶具。在南方。烧制茶具的则有景德镇、龙泉、德化等窑口。其中,以景德镇窑烧制的元青花瓷器以其硕大、敦朴、美轮美奂的造型和装饰工艺,被誉为中国瓷器又一划时代的杰作,深受世人喜爱。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竞相收藏。1980年江西高安出土239件窖藏元代瓷器。其中有元青花瓷器19件。高安出土元青花瓷器不乏大器且釉面莹润如新。是20世纪元青花瓷考古的重大发现。高安也因此成为仅次于土耳其、伊朗之后世界第三大元青花瓷收藏单位。

高安出土和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收藏的元青花执壶、高足杯、碗、盏、盏托、盖罐等茶具系元代常见的泡饮散茶的茶具。

元青花缠枝花卉纹盏托元代茶具

元青花缠枝花卉纹盏托元代茶具

盏造型小巧雅致。由盏与托两部分组成,盏敞口、深腹,孤壁平底、胎质细密,釉色青白光润,盏内沿、盏心、外沿、腹部以及托盘分别饰卷草、缠枝莲、菊花、钱纹、蕉叶等多层纹饰,元青花瓷器装饰层次多,主次纹饰层层相接。可达8~9层,但层次多寡与器形体量成正比。

元代茶具元青花凤凰牡丹纹执壶

元代茶具元青花凤凰牡丹纹执壶

此壶直口、溜肩、垂腹下鼓。矮圈足微外撇。梨状器身两侧对称连接曲形管状流和带钮如意形柄。圆饼状带钮盖。器身施青白釉,绘青花纹饰。有凤戏牡丹、银锭、宝钗、火珠、竹石、莲瓣等。元代执壶上承宋代汤瓶的造型,只是腹部修长、重心下移。器流从唐宋期按在肩部改置为腹部。流长而曲,流口峻削,增加了沸水冲泡芽茶的力度。壶口小而加盖,则便于保持水温。把、流大致与口齐平,是元代执壶的另一造型特征。

元代茶具青花八棱执壶

元代茶具青花八棱执壶

此壶造型与凤凰牡丹壶造型大同小异。区别在于壶口形呈喇叭状,鼓顶八棱形盖,颈细长,壶身呈八棱形,流、颈之间有S形饰件相连。质地细腻、釉莹润而呈蛋青色。通器满施青花纹饰。色略暗淡,由主纹与辅纹构成,有蕉叶、莲瓣、回纹、折技花卉、卷云、卷草、火焰宝珠等。造型优美典雅、纹饰繁而不乱。元青花执壶壶身多为玉壶春瓶式,长流与壶颈间则以S形饰件相连,此类茶具造型直沿用至明清,且款式更加丰富。

元代茶具青花云龙纹荷叶式盖罐

元代茶具青花云龙纹荷叶式盖罐

胎坚、质密。白釉闪青、釉层肥厚莹润,大口、短颈、溜肩、圆腹、浅圈足,荷叶形盖。青花成色青翠,从盖至足分别由五组纹饰组成。盖呈莲叶状,莲茎状钮,盖面叶脉毕张,其间游戈鳜鱼、青鱼、鲶鱼、螃蟹,活脱脱的一幅荷塘清趣图。颈部饰古钱纹一周,肩部饰缠枝牡丹纹。腹部上下留白,中间绘主题纹饰双龙戏珠纹。下腹部近圈足处施仰莲纹一周。造型浑厚、纹饰精美、色泽清新悦目。同类盖罐见于冯道真壁画墓的《童子侍茶图》,应是贮茶器具,或谓茶叶罐。

元代茶具青花釉里红开光缕花罐

元代茶具青花釉里红开光缕花罐

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元代窖藏。此罐覆盆式狮钮盖,器身满绘花纹,有垂云、水波、白莲、卷草、牡丹、石榴、莲瓣等,腹部以双勾菱花串珠纹开光,内雕缕红色花卉、石头等图案。青花色泽艳丽、纹饰典雅、层次分明且有浅浮雕效果,是元青花瓷器中的上品。类此造型茶叶盖罐。各地窑口多有烧制,明、清时代沿袭其造型或稍作改变,如将军罐。

元代茶具高足杯、高足碗

元代茶具高足杯、高足碗

高足杯与高足碗同为为元、明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形。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磁州窑、霍县窑、德化窑等均有烧造。其造型为敞口深腹、竹节状高圈足。元代青花高足杯垂腹较浅,竹节状高长圈足,便于把持。

民族色彩的创新元代茶具

元朝为游牧民族的政权,除了受汉族文化传统影响外,也保留不少契丹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反映在茶文化中,此间创烧了一些有浓厚民族色彩、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型茶具:

元代茶具红釉云龙纹梨壶

圆形盖,顶有宝珠钮。短颈、长弯流、如意形柄、圆腹、矮圈足。通体施红釉,腹部刻暗云龙纹。梨壶以形状似梨而得名。创烧于元,盛于明,其型制精巧、纹饰细腻。

元代茶具多穆壶

元创烧茶具之一,由蒙藏民族贮放奶茶的壶具(金属或木质)演变而来。现藏首都博物馆的影青釉多穆壶属景德镇窑烧造,胎质洁白,釉色青白。筒武器身,上收下敞,口沿后半凸起如意云头式档。盖面凸印莲花纹。扁形曲柄、方形壶流、柄两端有卷云状装饰,壶身有仿皮革带和铆钉状装饰,反映草原民族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精湛的工艺作风。

元代茶具僧帽壶

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曲柄、束颈、鼓腹。圈足。现藏首都博物馆的元青白釉僧帽壶,胎白质细。淡青釉匀净莹润,造型敦厚、朴实,颈较粗、流略短,极富少教民族风格,为元代创新产品。此类壶亦外销,菲律宾曾出土元青花僧帽壶。自古“茶禅一家”。以壶口作僧冠形,深含茶文化意蕴,不失为匠心独运。明代仿品造型益加秀美,比例更加合理,以永乐、宣德的红釉、甜白釉制品最为珍贵。


提示:请认准金骏眉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金骏眉网 > 茶叶百科 > 茶具 >
电话:13859366756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