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骏眉网 > 金骏眉 > 金骏眉知识 >

金骏眉红茶,“正”字当头

正山金骏眉干茶
      当今金骏眉的符号化影响力,还是要归于正山小种曾经的辉煌。

      红茶几百年历史,为什么只有桐木关地区的红茶才有“正山”之誉?而风靡全世界,影响了世界口味的正山小种,又为什么没有成为原产地的主流,“武夷山一怪,正山小种国外买”的文化根源何在呢?

正山小种红茶在欧洲

金骏眉采制引话端

      刚进阳历3月,微博上就有好事者发布采制金骏眉的消息,此帖一出遭致各路人马拍砖。拍砖理由再简单不过:惊蛰还没到,整个桐木关地区的菜茶还在休眠期,根本无芽头可采,金骏眉采制一说从何而来呢?尤其是跟金骏眉联系到一起,大家的反应更是激动得很,用句流行的网络语言来形容的话,那真是随时受不了。

金骏眉红茶茶青

       对于金骏眉这类高档红茶,经营者有相对较大的获利空间,珍赏红茶者有贵难得之货的机缘,所以,金骏眉自06年问世,就被认定为正山小种红茶序列中特殊的品类,在市场因素的主导下,金骏眉这些年甚至产生出符号化的影响力。按理说这类高档红茶只产于桐木关自然保护区,不在保护区范围内的,是不能称作金骏眉的。但各种利益驱动下,有悖时令、不合常情的金骏眉也就顾不得体面,当然应时而生,就四处胡乱发芽了。

       金骏眉躺着中枪的情况,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早在清雍正十年(1732年)崇安县令刘埥的《片刻余闲集》中,就有仿制小种红茶(当地口音称为“乌茶”,土名“江西乌”)的红茶私售于崇安星村的市场的记载。桐木关正山小种被大量非正山红茶冒充的情况,历史上就已然出现,其实并非今人的发明创造。

金骏眉干茶

冠以“正山”之名,即有主流之誉

       正山小种为什么会被仿制和冒充呢?这是因为正山小种问世之初,就是完全依赖外销的茶叶,红茶的海外需求决定着红茶的生产。17世纪末,正山小种红茶的中心产区桐木村的最大产量约3~4千担,基本能够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而到18世纪前50 年间,英国平均年进口红茶6556担,是17世纪末最后五年平均进口的76倍,同期另一红茶贸易大国荷兰也有着与此相当的进口量。因此,在正山范围已经超出它产能负荷的情况下,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海外贸易的需要,周边地区出现仿制正山小种的情况,就不稀罕,而是很正常的事了。

 

金骏眉红茶在欧洲开始盛行


       根据史料记载推断,1792年武夷红茶当年的出口约为18.35万担。整个18世纪除了福建,其他省份并无红茶,这足以说明武夷红茶当时独步天下的情况。武夷茶早期即为正山小种红茶在国外的称呼,而后在18世纪,武夷红茶才逐步演变成福建红茶乃至中国红茶的总称。这种伴随着海外贸易历史而得以冠名的殊荣,是其他红茶难以企及的。今天的市场上,包括金骏眉在内的正山小种被追捧、被仿制、被假借,从另一个方面提醒着我们,了解正山小种曾经的辉煌,它在红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必然。

      可是为什么偏偏只有产自武夷山桐木关地区的小种红茶有“正山”之说呢?“正山”一说究竟隐藏着什么信息?“正山小种”表明的又是什么问题呢?

      《说文解字》中,“正”解为“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属皆从正。”从这个释义,不难揣测其中所隐含的高下意味。而且,除了合乎道理的意思以外,还带有合乎法则的意思。难怪,民间在选举投票时,都保留着用“正”字记票数的习惯,这种记数方式往往都在广庭大众之下进行,所以,“正”还带有不偏斜,公正之意。

       所以,“正山”一说自然带有了正本清源的色彩。而所谓“正山小种”红茶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高山地区所产之意”。中国是个讲求伦理、秩序和尊卑的礼仪之邦,尤其在茶这类传统产品的推广上,前人们想必也是不肯稍稍假借正山之名于他人的,直白一点说吧,红茶中的正山,除了桐木关地区出产的小种红茶,其他都是非主流。

正山小种红茶世界的主流

全世界的主流,却是武夷山本土的非主流

       细心的茶人们会发现,起源于桐木的小种红茶,虽然以红茶鼻祖之名受到推崇,自正山小种问世之后,红茶目前已经占到全世界茶叶消费及贸易量的80%以上,是各类茶中绝对的主流,但是正山小种问世这几百年间,却出现过红茶产区农民生产红茶,而又不喜饮用红茶的情况,哪怕是现在正山小种“红”得发紫,武夷山当地人还是以喝岩茶为主,现在一年两次的岩茶村斗茶赛就是最好的例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角度上来看,岩茶界有官方认定的“大红袍技艺传承人”,而作为红茶鼻祖的正山小种,却只有民间茶师而没有官方敕封。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在世界性茶消费及贸易领域曾经占据主流地位的正山小种,在武夷山与岩茶相比,却成了非主流,真是有意思得很!形成这种文化现象与海外贸易进城、国人品饮习惯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除了这些,还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吗?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这句诗出自苏轼《荔枝叹》的诗,很形象地描绘了官方斗茶的场景;同样,在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他也用“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这类的诗句,赞美了当时民间斗茶的盛况。武夷山迄今每年两次的斗茶赛,可以追溯到宋代,从民间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几乎是各个阶层都爱参与斗茶。斗茶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一千多年来对武夷岩茶文化的形成,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唐宋以降,众多文人墨客对武夷茶不胜其详地赞美,更是将武夷岩茶推崇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对确立武夷岩茶的文化地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山小种风靡海外源于西方文人的参与

       16世纪末期起源于桐木关的正山小种,与唐宋时期就登入堂奥的武夷岩茶相比,在中国茶叶史的地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可是问世之初就风靡于西方上流社会的正山小种,则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的“特贡”。因为缺少了产地斗茶赛这种形式,现有的文献典籍也几乎看不到文人和上流社会参与正山小种的推广和传播,所以正山小种不为国人所知,出现“武夷山一怪,正山小种国外买”的情况就很正常了。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正山小种,虽然没有被东方率先熟知,但却因为西方上流社会的示范和文人的参与,而成为改变世界口味的饮品。据载,17世纪后半期,为了追随皇室饮红茶之风,许多西方文学家和诗人因为爱好茶而留下许多关于饮茶、歌颂茶的动人诗篇,它们出现在挪威的易卜生的剧作里,出现在英国作家奥维格顿、文学家约翰逊的文章中,除此之外,最著名的莫过于拜伦在《唐璜》里写的:“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

       为满足海外贸易而生的正山小种,虽然很难比肩比它历史更悠久的武夷岩茶,但也是因为西方上流社会和文人的参与,它也获得了今天应有的尊荣和地位。这都来源于中国茶的魅力,谁先谁后并不重要,在东西方的茶文化篇章中,它们都自当有着属于自己的一页。

金骏眉是正山小种当下的传奇

《同治安化县志》(1871)载:“方红茶之初兴也,打色封箱,客有冒称武夷茶以求售者。”曾经甚嚣尘上的“金骏眉”商标所有权之争的消息,只不过是正山小种历史一幕在今天的重演。06年应运而生的金骏眉,在笔者看来当视为数代茶人劳动和智慧的集体结晶,它是传统红茶制作工艺在今天的延伸,是全体茶人共同的财富。客观看待金骏眉的存在,善待正山小种的有形和无形资源,是对富有浪漫情怀的红茶最虔诚的追捧。几百年历史的正山小种被国人熟知,也就近些年的事情,各个流派红茶陆续问世以来,受红茶贸易发展的影响,都在各个历史时期为红茶文化的发展曾经做出过应有的贡献。红茶文化兴于异邦,今又复归于我们的生活,彼此认真扮演好自己的原产地角色,才是王道所在。每片茶都有自己的性格,不明就里者千万不要老拿金骏眉说事,山就那么一片山,芽就那么几颗芽,说多了就容易穿帮,还有动辄以大师上位的,更不合适,几百年正山小种才出一个金骏眉,问世区区几年的金骏眉,尽管成为了正山小种当下的传奇,但实在难以验证一个所谓大师的含金量。

提示:请认准金骏眉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电话:13859366756在线客服